拍品编号:0001
估价:RMB10,000—20,000
成交价:36,800
拍卖时间:2019-11-23 9:30
拍卖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拍卖公司:海王村
作者:吴云题跋
简介:清初拓本
1册
折装
提要:是帖以贾似道悦生堂所藏十七帖为底本,延请名家廖莹中、王用和刊刻而成。流传极少,以吴云之博闻“生平止见此一本”,实为珍贵。缪彤、吴云、潘弈隽、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晚号退楼,自号愉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潘弈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书法宗颜真卿、柳公权,篆、隶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瓒、黄公望,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诗跋俱隽妙。《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载。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栟茶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等职。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清诗别裁集》收录其诗6首。时人称其“双全先生”。修有《苏州府志》,著有《双全堂文集》四十一卷存世。
前言
孟宪章先生生于一九三零年,逝世于二零一七年,字君郁,号妙鉴斋,北京人。先生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如宋拓《兰亭续帖》、明初拓《北齐刘碑造像记》等,《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升仙太子碑>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
孟先生与启功先生相交甚笃,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两家相距不远,走动甚勤。二人时常一同品鉴金石、研讨碑版。妙鉴斋旧藏碑帖,启功先生多曾寓目,兴之所至处,为之题写签条、跋语。有些跋语竟至四百余言,这在启先生的碑帖题跋中不为多见。这些墨宝,既是启先生对孟先生所藏佳拓的认可,亦是二人深情厚谊的见证。其中一些题跋,曾先后收录于《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等书中。
本公司此次共征集到孟宪章先生旧藏碑帖古籍125件,其中有不少珍本善拓,或为早期拓本,或为良工佳拓,或是传拓稀少而后世原石佚毁,又多有经历代金石名家题跋考释者,有启功先生题跋、题签的拓本便有二十余件。金佳石好,荟萃一室,殊为不易。
南梁摩崖石刻《瘗鹤铭》书法萧疏远淡,被后世奉为神仙之迹、大字之祖。妙鉴斋旧藏两部《瘗鹤铭》拓本。其中一册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增补校碑随笔》称“水拓本有数十字者即称难得”。此册内有张祖翼所摹碑式图并题跋考释数段,详考此拓年代。孟宪章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得此册。七十年代启功先生为之作跋,言称“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唐敬客书《王居士砖塔铭》号为习楷者圭臬。此册《王居士砖塔铭(附王氏造像记)》,百余年间,迭经吴江杨澥、杨庆麟、虞山邵松年、邵福瀛两家四世考校题跋递藏,并著录于邵氏《澄兰室古缘萃录》中。其中杨庆麟过录其父杨澥的一段跋文,述及道光间《塔铭》原石下落及碎裂情况,对考据《塔铭》拓本年代先后颇具参考价值。启功先生对塔铭极为推崇,曾命其斋为“砖堆”,存有此铭拓本、影本多种,此册亦曾经其寓目题跋。
《多宝塔碑》后有启功先生长跋四百余字,疑此碑非出自颜鲁公手笔,当为唐代经生所书。此处犹能体现启先生不落前人窠臼,大胆提出己见。这段带有书论性质的跋文,最早收录于一九八一年版的《启功丛稿》中。
还有陶北溟旧藏《升仙太子碑》,启功先生一九七五年题写跋文,一百六十余字,潇洒飘逸,字大如钱,为启老过往题跋中所罕见。
两册启功题跋本《争座位帖》,一册为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等递藏,“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另一册亦“不失为善本。”(启功先生跋语)
此外还有诸多精品,汉魏六朝碑刻如明拓本《孔宙碑》(李慎、孙甲荣、王懿荣、王孝禹、葛成修等递藏)、明拓本《乙瑛碑》(启功题签)、清初 “熹”下可见四点本《韩仁铭》、明拓《孔彪碑》(启功题签)、清嘉道拓“颂字不坏”本《郑文公下碑》(褚德彝题跋)等;唐刻如清干嘉间初拓本《端州石室记》(启功题签)、传拓稀少不见诸家著录的旧拓《唐灵泉寺碑》(张祖翼题跋、启功题签)、明拓四川剑阁本《大唐中兴颂》(梁逢臣、刘泉藏、启功题签)等;墓志如初拓未断本《梁师亮墓志》、原石佚失的初出土拓本《唐文安县主墓志》(启功题签)、原石久佚的旧拓《孙思廉墓志》(启功题签)等;刻帖如康熙间初拓“沽水草堂”本《安刻书谱》(启功题签、王戟门、乐绍虞、乐守勋等递藏)、明拓《江阴曹氏刻书谱》(启功题签)、旧拓《祭侄文稿》(康熙间蒋仁锡、查慎行、陈奕禧等题跋、启功题签)、旧拓《慈溪姜氏本兰亭序》(吴熙载、姚正镛等旧藏、启功题签)、旧拓《东阳本兰亭序》(张伯英、董玉麐等题跋、启功题签)等等,不胜枚举。
典型俱在 版本琳琅 異品迭出 存精寓賞
——觀孟憲章先生舊藏百種碑帖有感
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宪章先生是著名碑帖收藏鉴赏家。认识孟先生是在2009年7月一次金石碑帖研讨会上,会上亲睹他带来的碑帖善本,会后留了地址,约定与金石组同事们一起去他家拜访,先生热情应允。虽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日后始终关注着先生和他碑帖藏品。
孟宪章(1930-2017),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是继张彦生、马子云之后,京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十五六岁就迷上碑帖,是古旧书肆常客,从此笃好金石一生。炼得识拓慧眼,品碑鉴帖,目光如炬,终成一代大家。他节衣缩食搜集拓本,住在平房陋室,但伴陪着心爱的碑帖,精神生活充实,乐此不疲。“从不讲求物质生活,专心追求高古的艺术趣味,鉴赏力极高,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注1]是熟悉他的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淡泊低调,但所藏的珍贵秘本,随着文献记载而渐露光芒。《中国法帖全集》中,我们见到了妙鉴斋藏本宋拓《兰亭续帖》;《中国碑刻全集》中,收录了他的明拓《礼器碑》、明末清初拓《嵩高灵庙碑》;在《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记载了启功先生为他题跋过的多件善拓,包括:明拓《泰山刻石》、旧拓《郭有道碑》、水前本《瘗鹤铭》、明初拓《刘碑造像碑》[注2]、明拓《多宝塔》、宋拓《升仙太子碑》、三件《争座位帖》、明袁刻本《淳化阁帖》等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孟先生就捐售故宫数百件拓片。他晚年时,又为自己最佳藏品找好了归宿,如今《兰亭续帖》、《刘碑造像碑》等一批精品,已入藏故宫博物院。
孟先生去世后,最近其旧藏将在海王村拍卖。笔者有幸率先见到这批碑帖。虽然已不是妙鉴斋全部旧藏,但所见部分依然光灿耀眼,善本煌煌。看到前辈一生心血追求凝结的硕果,想见当初鼎盛时期的辉煌。难免令人感叹。
此次孟氏藏品拍卖,共计125号,有碑帖108号。时代从汉至清,各种石刻类型兼有,碑帖并重,精品和善本较多。个人认为,孟先生这批资料有几个特点:
第一,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
这批藏品仅百余种,但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可谓碑刻史、法帖史的一个缩影,换言之,想在短时间内,粗略了解碑帖经典、版本特征,这批藏品就是窗口。翻看它就如同穿梭在一座碑帖历史博物馆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说其丰富,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是优秀经典品种多,汉唐等早期有代表性的传世石刻,丰富而集中,碑帖史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种、名家作品能见到不少。可从不同风格、不同书体代表作中,感受中国古代碑帖书法的魅力。
二是版刻品种多,即相同名称、相同内容的作品,有不同的刻本,甚至有多件。在法帖中表现最为明显。如孙过庭《书谱》有“安刻本”、“曹刻本”、“柏山草堂本”、“敦让堂本”,甚至还有包世臣临书谱墨迹;王羲之《十七帖》有“悦生堂本”、“来禽馆本”;《兰亭序》则有“定武本”、“定武肥本”、“东阳本”、“慈溪姜氏本”、“颖上本”等七八种之多;《黄庭经》也有三四种;颜真卿《祭侄稿》有明、清两种刻本;《大唐中兴颂》有“剑阁本”,早年还收藏过“临川李氏本”。
三是版本品种多,即同种刻本不同时期的拓本也较丰富。如《瘗鹤铭》、《刁遵墓志》和《龙藏寺碑》等都有早晚拓本;《争座位帖》有宋拓、明拓、旧拓,曾多达六七本,启先生为其中三本题过跋。这种有意识地收集多种刻本、版本的现象,表明孟先生对研究这些资料,厘清其脉络很有兴趣。
四是“异品”不少,即有一些稀见的品种:如《孙思廉墓志》、《宋徽宗缩临石鼓》、安刻以外的多种《书谱》、不同于常见本的《狮子赋》、还有《康熙御临董书金刚经》等等。
碑帖发展史上的翻刻作伪手法也有体现,有些几能乱真,如装潢考究的《元智及妻姬氏双志》、《张黑女墓志》,虽是翻本,却属形神都接近原本的精摹,是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资料。
第二,法帖收藏尤显突出。
法帖由于派系复杂,难于索解,向来是碑帖鉴别中的难中之难,加之晚清以来抑帖扬碑,法帖资料难寻,懂法帖和系统收集法帖的人愈来愈少,然孟先生对此却十分看重和擅长,这在当今藏家中已相当罕见,也是先生能独具慧眼收得《兰亭续帖》的内在原因。孟氏所收法帖,无论30余种单帖、还是10余种丛帖,数量已不在少数,而版刻、版本品种则更为丰富。单帖由前述可知,《淳化阁帖》至少曾有过“袁刻本”、“顾刻本”、“肃府本”,此次见到后两种。《兼隐斋二王帖》有木刻、石刻两种。很多单帖又是丛帖中辑出,如《唐人双钩十七帖》出自《来禽馆帖》、《颜鲁公祭侄稿》出自《余清斋帖》。有些小丛帖又出自大丛帖等。反映了法帖错综复杂的特点。
第三,名家题跋印鉴极多,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最大亮点。
众所周知,名家题跋、印鉴,提高了拓本的各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批碑帖多名家旧藏,故跋印累累,题跋者从明清到近代有数十人之多,如:邢侗、顾杲、查慎行、陈奕禧、梁清标、王鸿绪、翁方纲、吴云、崇恩、杨澥、杨庆麟、潘祖荫、江标、王懿荣、叶志诜、陶北溟、褚德彝、张伯英、胡述曾、张祖翼、宝熙、马彝德、刘葆珂、陈尔锡、赵世骏、郑裕孚、邵福瀛、邵松年等等。印鉴有文征明、董其昌、王世贞、陈继儒、黄小松、毕泷、缪日藻、姜宸英、祁寯藻、郭焘、吴乃琛、李东琪等等,超过七百枚。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孟氏碑帖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启功与孟先生两家居住相距不远,对碑帖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交往渐多,成为好友。后来走动颇勤,时常一同品鉴碑帖,切磋心得。因此孟先生碑帖藏品,多经启功寓目,其中善本多有启功的题跋题签。此次拍品有启先生为《王居士砖塔铭》、《瘗鹤铭》、《升仙太子碑》、《争座位帖》二种、《多宝塔感应碑》所作六篇题跋,加之题签,共题写23种之多。启功所写的题跋,多小行书,不仅字迹极为飘逸秀美,字里行间更显露着对碑帖方方面面了然于心的渊博学识和一些独特的见解。
2012年面对记者采访,孟先生曾回忆说“当时,我有五六本《争座位帖》,启先生借过一本,题跋过4本。这当中有一本,七八个人都题跋为明拓本,但启先生改题南宋拓本。他说,题不同的地方只在‘几微之间’。于是我一本本地找、对比,终于明白了!其实就在当中一个‘名’字的那一笔上,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笔,相当关键。”[注3]
启功的跋语,长者多达四百余言。这些题跋墨宝是启功先生对孟氏所藏佳拓的认可,也是二人深厚友谊的见证。另一次记者采访孟先生时,他回忆到:“到80年代了,他还上我这来借过碑帖,我也常去小红楼请他题跋。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一包茶叶、一块糖球也没买过。”[注4]可见这种友谊是真挚的君子之交,也体现了启功先生的高尚人品。这些跋语后来都收录在《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
第四,精品和善本多,品相上乘,装裱考究。
多为精旧拓是孟先生藏品的一大特征。且品相上乘,装裱考究。旧题作宋拓、明拓者比比皆是,尽管这是碑帖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难免有时代往前提的成分,但多为善本旧拓却是无疑的。由此,能看出孟先生重名品和精品、重汉唐早期碑、重名家旧藏、重法帖的收藏理念。
匆匆拜阅,一些藏品给笔者留下了印象,譬如:
图录14:《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明拓本。汉隶菁华,品相上佳。启功题签。
图录38:《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明拓本。王孝禹、李慎、葛成修、孙甲荣等递藏。江标题签,王懿荣题跋云:“近四十年所见此为第一。”
图录19:《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南朝梁刻。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有张祖翼校注、碑图并题跋,又启功题跋,言及“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图录44:《郑文公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嘉道拓。吴云、沈树镛、褚德彝等旧藏,有褚德彝长跋,启功题签。
图录28:《段俨妻文安县主李氏墓志》。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葬。早拓,首行“文安县主”之“文”字不损。启功题签。
图录51:《梁师亮墓志》。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葬。明末清初整石拓,后碎为五。
图录20:《升仙太子碑》。武曌撰并书。武周圣历二年(699)。此本第8行“升仙太子”之“仙”字不损,陶北溟题签称“宋拓”。启功题跋云:“此本纸墨甚旧,为武进陶君北溟旧藏,陶君号称精鉴,署曰宋拓自当有据也。”需要一提的是碑阴。碑阴有四方面内容:一,武后游仙篇诗;二,梁王武三思等从臣题名;三,相王李旦刻石记及从臣题名;四,宋人和清人题记题诗四则。前三部分记录了《升仙太子碑》的奉敕勒碑、书写碑阴和刻立者情况;圣历二年随武曌上缑山树碑时武周政治集团权力分配情况;神龙二年相王率僚属再上缑山纪念李唐复辟情况(凿去张易之兄弟和武氏诸王题名)。“反映了从武则天时期到中宗朝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情势的变迁”[注5],极具史料价值。然因碑阴被凿杂乱,传世裱本多舍弃碑阴,此本也没有碑阴。值得高兴的是,孟氏还藏有一份旧拓碑阴,二者可合璧。
图录23:《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唐天宝十一年(752)。25行“克嗣”之克字,口中不泐。启功跋“在金元之际”。启功400余字长跋,对此碑的书写人提出了新见解,跋云:《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于颜书诸碑具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必当日经生所书耳。唐人撰书撰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诸碑之书,当时始以官重,间或后有以人重,后世则以书家之名大重,再后则以墨拓时早及碑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无足重轻焉。又吾观唐世经生楷书手之字迹,笔墨流动,结构精严,常出碑上名家法度之外,益知当时书丹,籍重之别有所在者矣。”
图录29:《孙思廉墓志》。申屠构撰,韩献之书。唐天宝十三年(754)葬,石早佚,旧拓极罕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载:“此志本在陕中,毕秋帆尚书携归灵岩山馆,今石已佚,此本为鸿宝矣。”启功题签。
图录24:《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唐大历六年(771)刻。启功题签。据孟先生所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入,发现异于他本,心有疑惑。故于八十年代远赴南方,寻访了湖南浯溪、江西庐山、四川资州东岩和北岩、四川剑阁,共五处《中兴颂》摩崖。在传世公认唐代原刻浯溪碑石右下角发现明天顺六年沈庆题记,据此判断浯溪石为明代重刻。又考出资州与庐山石为南明重刻。搞清此本拓自剑阁鹤铭山,为绍熙年间刻本(隆庆府通判吴旰翻自浯溪石),是五处传本中最早者。[注6]。从宋欧阳修《集古录》“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模补足,非其真者。”的记载来看,宋时《中兴颂》浯溪“祖石”已然残缺,有模补,可知其版本情况确实复杂。此四川剑阁刻石是否最早,尚需进一步考察,但孟先生钻研求索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笔者将此剑阁本与北大图书馆剑阁本比较后发现,两本裂痕相同,拓自同一摩崖,但北大本是宋刻明重剜本(明万历十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字迹风蚀模糊,又重新剜深。笔划细弱),孟氏剑阁本则是宋原刻未剜本(笔划粗壮,残泐甚,有涂墨),当是明拓,十分难得。
图录63:《黄庭经》。此为宋刻八字句本黄庭经,颇精彩。王鸿绪题:“此宋拓精本也。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重装于长安经馆。”宝煕题:“秘阁续帖本黄庭经。”有文征明、董其昌、项子京、王世贞、陈继儒、笪重光、蒯礼卿、蒯寿枢等诸多名家印章。此本未刻虫蛀痕,“肝”字似有钩,略有小泐,是否够宋拓,从《淳熙秘阁续帖》辑出又何据,待考。
图录21:《争座位帖》“关中本”。此本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孟昭臣等递藏。启功题跋、题签,跋云:“展观之际,精彩照人眉宇。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为合肥蒯氏故物,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
图录34:《曹刻书谱》。明曹骖据北宋大观间“太清楼帖本”摹刻,《书谱》重要版本之一。传拓甚稀少。启功题签“书谱江阴曹氏刻本”。
图录6:《康熙御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秘殿珠林》卷一记载:“圣祖仁皇帝书金刚经一册……前款云康熙御笔临董其昌书,后双钩年月云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并双钩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二玺”。此本虽符合记载,似内府所出,但“干隆御览之宝”印迹与印泥不类习见者,为后人补钤。乌金拓可以掩盖很多细节信息,又无可比对,此本是否出自内府就值得推敲了。
图录71:《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朱奇源辑刻,明弘治九年(1496)刊成。取材阁、绛,及宋元明人书。是晋之名帖,也是帖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大帖。张伯英《法帖提要》记云:“晋地传帖不多,学者得此足资取法,宜与周藩东书堂,肃藩之重刻淳化相鼎足也。”此本无‘戴补’字样。完整无缺,开本硕大,当为明晋王府拓本。
图录70:《筠清馆法帖六卷》。清道光十年(1830)吴荣光以自藏宋《绛帖》、《群玉堂帖》及墨迹等辑刻此帖,择选精审。粤东传世丛帖23部,张伯英对此评价最高。此一代名帖,又为乌金精旧拓,可重也。
古今收藏,有聚有散是永恒的,对于碑帖收藏史上有辉煌成就者而言,如果能留下一份完整的藏品图像或文字目录,记录下他们的收藏和对金石学所做的贡献,无疑是美好的句号。孟先生是最后一批跨越新旧时代收藏家的标志人物。有志者若借此批量出现之机,为妙鉴斋旧藏编制一份目录,也算是对先生的一个纪念了。
注释:
[注1]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注2] 孟宪章《明前拓<北齐刘碑造像记>》见《故宫院刊》1988年4期。
[注3] 王菁菁、贾理智《回忆:学人的点点滴滴》见《中国收藏》2012年9期。
[注4] 曾焱《启功:“坚净居”里“坚净翁”》 见《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7月总692期。
[注5] 孙英刚《流动的政治景观——《升仙太子碑》与武周及中宗朝的洛阳政局》见《人文杂志》2019年5期。
[注6]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碑帖印谱
拍卖会:2019年秋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一)
拍卖专场: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预展时间:2019年11月20日-22日 9:00-17:30
预展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img1.88huajia.com/img/RMB10,000—20,000
成交价:36,800
拍卖时间:2019-11-23 9:30
拍卖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拍卖公司:海王村
作者:吴云题跋
简介:清初拓本
1册
折装
提要:是帖以贾似道悦生堂所藏十七帖为底本,延请名家廖莹中、王用和刊刻而成。流传极少,以吴云之博闻“生平止见此一本”,实为珍贵。缪彤、吴云、潘弈隽、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晚号退楼,自号愉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潘弈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书法宗颜真卿、柳公权,篆、隶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瓒、黄公望,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诗跋俱隽妙。《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载。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栟茶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等职。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清诗别裁集》收录其诗6首。时人称其“双全先生”。修有《苏州府志》,著有《双全堂文集》四十一卷存世。
前言
孟宪章先生生于一九三零年,逝世于二零一七年,字君郁,号妙鉴斋,北京人。先生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如宋拓《兰亭续帖》、明初拓《北齐刘碑造像记》等,《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升仙太子碑>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
孟先生与启功先生相交甚笃,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两家相距不远,走动甚勤。二人时常一同品鉴金石、研讨碑版。妙鉴斋旧藏碑帖,启功先生多曾寓目,兴之所至处,为之题写签条、跋语。有些跋语竟至四百余言,这在启先生的碑帖题跋中不为多见。这些墨宝,既是启先生对孟先生所藏佳拓的认可,亦是二人深情厚谊的见证。其中一些题跋,曾先后收录于《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等书中。
本公司此次共征集到孟宪章先生旧藏碑帖古籍125件,其中有不少珍本善拓,或为早期拓本,或为良工佳拓,或是传拓稀少而后世原石佚毁,又多有经历代金石名家题跋考释者,有启功先生题跋、题签的拓本便有二十余件。金佳石好,荟萃一室,殊为不易。
南梁摩崖石刻《瘗鹤铭》书法萧疏远淡,被后世奉为神仙之迹、大字之祖。妙鉴斋旧藏两部《瘗鹤铭》拓本。其中一册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增补校碑随笔》称“水拓本有数十字者即称难得”。此册内有张祖翼所摹碑式图并题跋考释数段,详考此拓年代。孟宪章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得此册。七十年代启功先生为之作跋,言称“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唐敬客书《王居士砖塔铭》号为习楷者圭臬。此册《王居士砖塔铭(附王氏造像记)》,百余年间,迭经吴江杨澥、杨庆麟、虞山邵松年、邵福瀛两家四世考校题跋递藏,并著录于邵氏《澄兰室古缘萃录》中。其中杨庆麟过录其父杨澥的一段跋文,述及道光间《塔铭》原石下落及碎裂情况,对考据《塔铭》拓本年代先后颇具参考价值。启功先生对塔铭极为推崇,曾命其斋为“砖堆”,存有此铭拓本、影本多种,此册亦曾经其寓目题跋。
《多宝塔碑》后有启功先生长跋四百余字,疑此碑非出自颜鲁公手笔,当为唐代经生所书。此处犹能体现启先生不落前人窠臼,大胆提出己见。这段带有书论性质的跋文,最早收录于一九八一年版的《启功丛稿》中。
还有陶北溟旧藏《升仙太子碑》,启功先生一九七五年题写跋文,一百六十余字,潇洒飘逸,字大如钱,为启老过往题跋中所罕见。
两册启功题跋本《争座位帖》,一册为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等递藏,“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另一册亦“不失为善本。”(启功先生跋语)
此外还有诸多精品,汉魏六朝碑刻如明拓本《孔宙碑》(李慎、孙甲荣、王懿荣、王孝禹、葛成修等递藏)、明拓本《乙瑛碑》(启功题签)、清初 “熹”下可见四点本《韩仁铭》、明拓《孔彪碑》(启功题签)、清嘉道拓“颂字不坏”本《郑文公下碑》(褚德彝题跋)等;唐刻如清干嘉间初拓本《端州石室记》(启功题签)、传拓稀少不见诸家著录的旧拓《唐灵泉寺碑》(张祖翼题跋、启功题签)、明拓四川剑阁本《大唐中兴颂》(梁逢臣、刘泉藏、启功题签)等;墓志如初拓未断本《梁师亮墓志》、原石佚失的初出土拓本《唐文安县主墓志》(启功题签)、原石久佚的旧拓《孙思廉墓志》(启功题签)等;刻帖如康熙间初拓“沽水草堂”本《安刻书谱》(启功题签、王戟门、乐绍虞、乐守勋等递藏)、明拓《江阴曹氏刻书谱》(启功题签)、旧拓《祭侄文稿》(康熙间蒋仁锡、查慎行、陈奕禧等题跋、启功题签)、旧拓《慈溪姜氏本兰亭序》(吴熙载、姚正镛等旧藏、启功题签)、旧拓《东阳本兰亭序》(张伯英、董玉麐等题跋、启功题签)等等,不胜枚举。
典型俱在 版本琳琅 異品迭出 存精寓賞
——觀孟憲章先生舊藏百種碑帖有感
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宪章先生是著名碑帖收藏鉴赏家。认识孟先生是在2009年7月一次金石碑帖研讨会上,会上亲睹他带来的碑帖善本,会后留了地址,约定与金石组同事们一起去他家拜访,先生热情应允。虽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日后始终关注着先生和他碑帖藏品。
孟宪章(1930-2017),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是继张彦生、马子云之后,京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十五六岁就迷上碑帖,是古旧书肆常客,从此笃好金石一生。炼得识拓慧眼,品碑鉴帖,目光如炬,终成一代大家。他节衣缩食搜集拓本,住在平房陋室,但伴陪着心爱的碑帖,精神生活充实,乐此不疲。“从不讲求物质生活,专心追求高古的艺术趣味,鉴赏力极高,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注1]是熟悉他的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淡泊低调,但所藏的珍贵秘本,随着文献记载而渐露光芒。《中国法帖全集》中,我们见到了妙鉴斋藏本宋拓《兰亭续帖》;《中国碑刻全集》中,收录了他的明拓《礼器碑》、明末清初拓《嵩高灵庙碑》;在《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记载了启功先生为他题跋过的多件善拓,包括:明拓《泰山刻石》、旧拓《郭有道碑》、水前本《瘗鹤铭》、明初拓《刘碑造像碑》[注2]、明拓《多宝塔》、宋拓《升仙太子碑》、三件《争座位帖》、明袁刻本《淳化阁帖》等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孟先生就捐售故宫数百件拓片。他晚年时,又为自己最佳藏品找好了归宿,如今《兰亭续帖》、《刘碑造像碑》等一批精品,已入藏故宫博物院。
孟先生去世后,最近其旧藏将在海王村拍卖。笔者有幸率先见到这批碑帖。虽然已不是妙鉴斋全部旧藏,但所见部分依然光灿耀眼,善本煌煌。看到前辈一生心血追求凝结的硕果,想见当初鼎盛时期的辉煌。难免令人感叹。
此次孟氏藏品拍卖,共计125号,有碑帖108号。时代从汉至清,各种石刻类型兼有,碑帖并重,精品和善本较多。个人认为,孟先生这批资料有几个特点:
第一,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
这批藏品仅百余种,但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可谓碑刻史、法帖史的一个缩影,换言之,想在短时间内,粗略了解碑帖经典、版本特征,这批藏品就是窗口。翻看它就如同穿梭在一座碑帖历史博物馆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说其丰富,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是优秀经典品种多,汉唐等早期有代表性的传世石刻,丰富而集中,碑帖史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种、名家作品能见到不少。可从不同风格、不同书体代表作中,感受中国古代碑帖书法的魅力。
二是版刻品种多,即相同名称、相同内容的作品,有不同的刻本,甚至有多件。在法帖中表现最为明显。如孙过庭《书谱》有“安刻本”、“曹刻本”、“柏山草堂本”、“敦让堂本”,甚至还有包世臣临书谱墨迹;王羲之《十七帖》有“悦生堂本”、“来禽馆本”;《兰亭序》则有“定武本”、“定武肥本”、“东阳本”、“慈溪姜氏本”、“颖上本”等七八种之多;《黄庭经》也有三四种;颜真卿《祭侄稿》有明、清两种刻本;《大唐中兴颂》有“剑阁本”,早年还收藏过“临川李氏本”。
三是版本品种多,即同种刻本不同时期的拓本也较丰富。如《瘗鹤铭》、《刁遵墓志》和《龙藏寺碑》等都有早晚拓本;《争座位帖》有宋拓、明拓、旧拓,曾多达六七本,启先生为其中三本题过跋。这种有意识地收集多种刻本、版本的现象,表明孟先生对研究这些资料,厘清其脉络很有兴趣。
四是“异品”不少,即有一些稀见的品种:如《孙思廉墓志》、《宋徽宗缩临石鼓》、安刻以外的多种《书谱》、不同于常见本的《狮子赋》、还有《康熙御临董书金刚经》等等。
碑帖发展史上的翻刻作伪手法也有体现,有些几能乱真,如装潢考究的《元智及妻姬氏双志》、《张黑女墓志》,虽是翻本,却属形神都接近原本的精摹,是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资料。
第二,法帖收藏尤显突出。
法帖由于派系复杂,难于索解,向来是碑帖鉴别中的难中之难,加之晚清以来抑帖扬碑,法帖资料难寻,懂法帖和系统收集法帖的人愈来愈少,然孟先生对此却十分看重和擅长,这在当今藏家中已相当罕见,也是先生能独具慧眼收得《兰亭续帖》的内在原因。孟氏所收法帖,无论30余种单帖、还是10余种丛帖,数量已不在少数,而版刻、版本品种则更为丰富。单帖由前述可知,《淳化阁帖》至少曾有过“袁刻本”、“顾刻本”、“肃府本”,此次见到后两种。《兼隐斋二王帖》有木刻、石刻两种。很多单帖又是丛帖中辑出,如《唐人双钩十七帖》出自《来禽馆帖》、《颜鲁公祭侄稿》出自《余清斋帖》。有些小丛帖又出自大丛帖等。反映了法帖错综复杂的特点。
第三,名家题跋印鉴极多,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最大亮点。
众所周知,名家题跋、印鉴,提高了拓本的各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批碑帖多名家旧藏,故跋印累累,题跋者从明清到近代有数十人之多,如:邢侗、顾杲、查慎行、陈奕禧、梁清标、王鸿绪、翁方纲、吴云、崇恩、杨澥、杨庆麟、潘祖荫、江标、王懿荣、叶志诜、陶北溟、褚德彝、张伯英、胡述曾、张祖翼、宝熙、马彝德、刘葆珂、陈尔锡、赵世骏、郑裕孚、邵福瀛、邵松年等等。印鉴有文征明、董其昌、王世贞、陈继儒、黄小松、毕泷、缪日藻、姜宸英、祁寯藻、郭焘、吴乃琛、李东琪等等,超过七百枚。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孟氏碑帖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启功与孟先生两家居住相距不远,对碑帖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交往渐多,成为好友。后来走动颇勤,时常一同品鉴碑帖,切磋心得。因此孟先生碑帖藏品,多经启功寓目,其中善本多有启功的题跋题签。此次拍品有启先生为《王居士砖塔铭》、《瘗鹤铭》、《升仙太子碑》、《争座位帖》二种、《多宝塔感应碑》所作六篇题跋,加之题签,共题写23种之多。启功所写的题跋,多小行书,不仅字迹极为飘逸秀美,字里行间更显露着对碑帖方方面面了然于心的渊博学识和一些独特的见解。
2012年面对记者采访,孟先生曾回忆说“当时,我有五六本《争座位帖》,启先生借过一本,题跋过4本。这当中有一本,七八个人都题跋为明拓本,但启先生改题南宋拓本。他说,题不同的地方只在‘几微之间’。于是我一本本地找、对比,终于明白了!其实就在当中一个‘名’字的那一笔上,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笔,相当关键。”[注3]
启功的跋语,长者多达四百余言。这些题跋墨宝是启功先生对孟氏所藏佳拓的认可,也是二人深厚友谊的见证。另一次记者采访孟先生时,他回忆到:“到80年代了,他还上我这来借过碑帖,我也常去小红楼请他题跋。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一包茶叶、一块糖球也没买过。”[注4]可见这种友谊是真挚的君子之交,也体现了启功先生的高尚人品。这些跋语后来都收录在《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
第四,精品和善本多,品相上乘,装裱考究。
多为精旧拓是孟先生藏品的一大特征。且品相上乘,装裱考究。旧题作宋拓、明拓者比比皆是,尽管这是碑帖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难免有时代往前提的成分,但多为善本旧拓却是无疑的。由此,能看出孟先生重名品和精品、重汉唐早期碑、重名家旧藏、重法帖的收藏理念。
匆匆拜阅,一些藏品给笔者留下了印象,譬如:
图录14:《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明拓本。汉隶菁华,品相上佳。启功题签。
图录38:《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明拓本。王孝禹、李慎、葛成修、孙甲荣等递藏。江标题签,王懿荣题跋云:“近四十年所见此为第一。”
图录19:《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南朝梁刻。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有张祖翼校注、碑图并题跋,又启功题跋,言及“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图录44:《郑文公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嘉道拓。吴云、沈树镛、褚德彝等旧藏,有褚德彝长跋,启功题签。
图录28:《段俨妻文安县主李氏墓志》。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葬。早拓,首行“文安县主”之“文”字不损。启功题签。
图录51:《梁师亮墓志》。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葬。明末清初整石拓,后碎为五。
图录20:《升仙太子碑》。武曌撰并书。武周圣历二年(699)。此本第8行“升仙太子”之“仙”字不损,陶北溟题签称“宋拓”。启功题跋云:“此本纸墨甚旧,为武进陶君北溟旧藏,陶君号称精鉴,署曰宋拓自当有据也。”需要一提的是碑阴。碑阴有四方面内容:一,武后游仙篇诗;二,梁王武三思等从臣题名;三,相王李旦刻石记及从臣题名;四,宋人和清人题记题诗四则。前三部分记录了《升仙太子碑》的奉敕勒碑、书写碑阴和刻立者情况;圣历二年随武曌上缑山树碑时武周政治集团权力分配情况;神龙二年相王率僚属再上缑山纪念李唐复辟情况(凿去张易之兄弟和武氏诸王题名)。“反映了从武则天时期到中宗朝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情势的变迁”[注5],极具史料价值。然因碑阴被凿杂乱,传世裱本多舍弃碑阴,此本也没有碑阴。值得高兴的是,孟氏还藏有一份旧拓碑阴,二者可合璧。
图录23:《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唐天宝十一年(752)。25行“克嗣”之克字,口中不泐。启功跋“在金元之际”。启功400余字长跋,对此碑的书写人提出了新见解,跋云:《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于颜书诸碑具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必当日经生所书耳。唐人撰书撰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诸碑之书,当时始以官重,间或后有以人重,后世则以书家之名大重,再后则以墨拓时早及碑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无足重轻焉。又吾观唐世经生楷书手之字迹,笔墨流动,结构精严,常出碑上名家法度之外,益知当时书丹,籍重之别有所在者矣。”
图录29:《孙思廉墓志》。申屠构撰,韩献之书。唐天宝十三年(754)葬,石早佚,旧拓极罕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载:“此志本在陕中,毕秋帆尚书携归灵岩山馆,今石已佚,此本为鸿宝矣。”启功题签。
图录24:《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唐大历六年(771)刻。启功题签。据孟先生所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入,发现异于他本,心有疑惑。故于八十年代远赴南方,寻访了湖南浯溪、江西庐山、四川资州东岩和北岩、四川剑阁,共五处《中兴颂》摩崖。在传世公认唐代原刻浯溪碑石右下角发现明天顺六年沈庆题记,据此判断浯溪石为明代重刻。又考出资州与庐山石为南明重刻。搞清此本拓自剑阁鹤铭山,为绍熙年间刻本(隆庆府通判吴旰翻自浯溪石),是五处传本中最早者。[注6]。从宋欧阳修《集古录》“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模补足,非其真者。”的记载来看,宋时《中兴颂》浯溪“祖石”已然残缺,有模补,可知其版本情况确实复杂。此四川剑阁刻石是否最早,尚需进一步考察,但孟先生钻研求索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笔者将此剑阁本与北大图书馆剑阁本比较后发现,两本裂痕相同,拓自同一摩崖,但北大本是宋刻明重剜本(明万历十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字迹风蚀模糊,又重新剜深。笔划细弱),孟氏剑阁本则是宋原刻未剜本(笔划粗壮,残泐甚,有涂墨),当是明拓,十分难得。
图录63:《黄庭经》。此为宋刻八字句本黄庭经,颇精彩。王鸿绪题:“此宋拓精本也。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重装于长安经馆。”宝煕题:“秘阁续帖本黄庭经。”有文征明、董其昌、项子京、王世贞、陈继儒、笪重光、蒯礼卿、蒯寿枢等诸多名家印章。此本未刻虫蛀痕,“肝”字似有钩,略有小泐,是否够宋拓,从《淳熙秘阁续帖》辑出又何据,待考。
图录21:《争座位帖》“关中本”。此本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孟昭臣等递藏。启功题跋、题签,跋云:“展观之际,精彩照人眉宇。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为合肥蒯氏故物,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
图录34:《曹刻书谱》。明曹骖据北宋大观间“太清楼帖本”摹刻,《书谱》重要版本之一。传拓甚稀少。启功题签“书谱江阴曹氏刻本”。
图录6:《康熙御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秘殿珠林》卷一记载:“圣祖仁皇帝书金刚经一册……前款云康熙御笔临董其昌书,后双钩年月云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并双钩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二玺”。此本虽符合记载,似内府所出,但“干隆御览之宝”印迹与印泥不类习见者,为后人补钤。乌金拓可以掩盖很多细节信息,又无可比对,此本是否出自内府就值得推敲了。
图录71:《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朱奇源辑刻,明弘治九年(1496)刊成。取材阁、绛,及宋元明人书。是晋之名帖,也是帖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大帖。张伯英《法帖提要》记云:“晋地传帖不多,学者得此足资取法,宜与周藩东书堂,肃藩之重刻淳化相鼎足也。”此本无‘戴补’字样。完整无缺,开本硕大,当为明晋王府拓本。
图录70:《筠清馆法帖六卷》。清道光十年(1830)吴荣光以自藏宋《绛帖》、《群玉堂帖》及墨迹等辑刻此帖,择选精审。粤东传世丛帖23部,张伯英对此评价最高。此一代名帖,又为乌金精旧拓,可重也。
古今收藏,有聚有散是永恒的,对于碑帖收藏史上有辉煌成就者而言,如果能留下一份完整的藏品图像或文字目录,记录下他们的收藏和对金石学所做的贡献,无疑是美好的句号。孟先生是最后一批跨越新旧时代收藏家的标志人物。有志者若借此批量出现之机,为妙鉴斋旧藏编制一份目录,也算是对先生的一个纪念了。
注释:
[注1]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注2] 孟宪章《明前拓<北齐刘碑造像记>》见《故宫院刊》1988年4期。
[注3] 王菁菁、贾理智《回忆:学人的点点滴滴》见《中国收藏》2012年9期。
[注4] 曾焱《启功:“坚净居”里“坚净翁”》 见《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7月总692期。
[注5] 孙英刚《流动的政治景观——《升仙太子碑》与武周及中宗朝的洛阳政局》见《人文杂志》2019年5期。
[注6]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碑帖印谱
拍卖会:2019年秋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一)
拍卖专场: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预展时间:2019年11月20日-22日 9:00-17:30
预展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img1.88huajia.com/img/RMB10,000—20,000
成交价:36,800
拍卖时间:2019-11-23 9:30
拍卖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拍卖公司:海王村
作者:吴云题跋
简介:清初拓本
1册
折装
提要:是帖以贾似道悦生堂所藏十七帖为底本,延请名家廖莹中、王用和刊刻而成。流传极少,以吴云之博闻“生平止见此一本”,实为珍贵。缪彤、吴云、潘弈隽、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晚号退楼,自号愉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潘弈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书法宗颜真卿、柳公权,篆、隶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瓒、黄公望,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诗跋俱隽妙。《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载。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栟茶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等职。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清诗别裁集》收录其诗6首。时人称其“双全先生”。修有《苏州府志》,著有《双全堂文集》四十一卷存世。
前言
孟宪章先生生于一九三零年,逝世于二零一七年,字君郁,号妙鉴斋,北京人。先生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如宋拓《兰亭续帖》、明初拓《北齐刘碑造像记》等,《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升仙太子碑>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
孟先生与启功先生相交甚笃,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两家相距不远,走动甚勤。二人时常一同品鉴金石、研讨碑版。妙鉴斋旧藏碑帖,启功先生多曾寓目,兴之所至处,为之题写签条、跋语。有些跋语竟至四百余言,这在启先生的碑帖题跋中不为多见。这些墨宝,既是启先生对孟先生所藏佳拓的认可,亦是二人深情厚谊的见证。其中一些题跋,曾先后收录于《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等书中。
本公司此次共征集到孟宪章先生旧藏碑帖古籍125件,其中有不少珍本善拓,或为早期拓本,或为良工佳拓,或是传拓稀少而后世原石佚毁,又多有经历代金石名家题跋考释者,有启功先生题跋、题签的拓本便有二十余件。金佳石好,荟萃一室,殊为不易。
南梁摩崖石刻《瘗鹤铭》书法萧疏远淡,被后世奉为神仙之迹、大字之祖。妙鉴斋旧藏两部《瘗鹤铭》拓本。其中一册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增补校碑随笔》称“水拓本有数十字者即称难得”。此册内有张祖翼所摹碑式图并题跋考释数段,详考此拓年代。孟宪章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得此册。七十年代启功先生为之作跋,言称“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唐敬客书《王居士砖塔铭》号为习楷者圭臬。此册《王居士砖塔铭(附王氏造像记)》,百余年间,迭经吴江杨澥、杨庆麟、虞山邵松年、邵福瀛两家四世考校题跋递藏,并著录于邵氏《澄兰室古缘萃录》中。其中杨庆麟过录其父杨澥的一段跋文,述及道光间《塔铭》原石下落及碎裂情况,对考据《塔铭》拓本年代先后颇具参考价值。启功先生对塔铭极为推崇,曾命其斋为“砖堆”,存有此铭拓本、影本多种,此册亦曾经其寓目题跋。
《多宝塔碑》后有启功先生长跋四百余字,疑此碑非出自颜鲁公手笔,当为唐代经生所书。此处犹能体现启先生不落前人窠臼,大胆提出己见。这段带有书论性质的跋文,最早收录于一九八一年版的《启功丛稿》中。
还有陶北溟旧藏《升仙太子碑》,启功先生一九七五年题写跋文,一百六十余字,潇洒飘逸,字大如钱,为启老过往题跋中所罕见。
两册启功题跋本《争座位帖》,一册为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等递藏,“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另一册亦“不失为善本。”(启功先生跋语)
此外还有诸多精品,汉魏六朝碑刻如明拓本《孔宙碑》(李慎、孙甲荣、王懿荣、王孝禹、葛成修等递藏)、明拓本《乙瑛碑》(启功题签)、清初 “熹”下可见四点本《韩仁铭》、明拓《孔彪碑》(启功题签)、清嘉道拓“颂字不坏”本《郑文公下碑》(褚德彝题跋)等;唐刻如清干嘉间初拓本《端州石室记》(启功题签)、传拓稀少不见诸家著录的旧拓《唐灵泉寺碑》(张祖翼题跋、启功题签)、明拓四川剑阁本《大唐中兴颂》(梁逢臣、刘泉藏、启功题签)等;墓志如初拓未断本《梁师亮墓志》、原石佚失的初出土拓本《唐文安县主墓志》(启功题签)、原石久佚的旧拓《孙思廉墓志》(启功题签)等;刻帖如康熙间初拓“沽水草堂”本《安刻书谱》(启功题签、王戟门、乐绍虞、乐守勋等递藏)、明拓《江阴曹氏刻书谱》(启功题签)、旧拓《祭侄文稿》(康熙间蒋仁锡、查慎行、陈奕禧等题跋、启功题签)、旧拓《慈溪姜氏本兰亭序》(吴熙载、姚正镛等旧藏、启功题签)、旧拓《东阳本兰亭序》(张伯英、董玉麐等题跋、启功题签)等等,不胜枚举。
典型俱在 版本琳琅 異品迭出 存精寓賞
——觀孟憲章先生舊藏百種碑帖有感
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宪章先生是著名碑帖收藏鉴赏家。认识孟先生是在2009年7月一次金石碑帖研讨会上,会上亲睹他带来的碑帖善本,会后留了地址,约定与金石组同事们一起去他家拜访,先生热情应允。虽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日后始终关注着先生和他碑帖藏品。
孟宪章(1930-2017),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是继张彦生、马子云之后,京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十五六岁就迷上碑帖,是古旧书肆常客,从此笃好金石一生。炼得识拓慧眼,品碑鉴帖,目光如炬,终成一代大家。他节衣缩食搜集拓本,住在平房陋室,但伴陪着心爱的碑帖,精神生活充实,乐此不疲。“从不讲求物质生活,专心追求高古的艺术趣味,鉴赏力极高,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注1]是熟悉他的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淡泊低调,但所藏的珍贵秘本,随着文献记载而渐露光芒。《中国法帖全集》中,我们见到了妙鉴斋藏本宋拓《兰亭续帖》;《中国碑刻全集》中,收录了他的明拓《礼器碑》、明末清初拓《嵩高灵庙碑》;在《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记载了启功先生为他题跋过的多件善拓,包括:明拓《泰山刻石》、旧拓《郭有道碑》、水前本《瘗鹤铭》、明初拓《刘碑造像碑》[注2]、明拓《多宝塔》、宋拓《升仙太子碑》、三件《争座位帖》、明袁刻本《淳化阁帖》等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孟先生就捐售故宫数百件拓片。他晚年时,又为自己最佳藏品找好了归宿,如今《兰亭续帖》、《刘碑造像碑》等一批精品,已入藏故宫博物院。
孟先生去世后,最近其旧藏将在海王村拍卖。笔者有幸率先见到这批碑帖。虽然已不是妙鉴斋全部旧藏,但所见部分依然光灿耀眼,善本煌煌。看到前辈一生心血追求凝结的硕果,想见当初鼎盛时期的辉煌。难免令人感叹。
此次孟氏藏品拍卖,共计125号,有碑帖108号。时代从汉至清,各种石刻类型兼有,碑帖并重,精品和善本较多。个人认为,孟先生这批资料有几个特点:
第一,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
这批藏品仅百余种,但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可谓碑刻史、法帖史的一个缩影,换言之,想在短时间内,粗略了解碑帖经典、版本特征,这批藏品就是窗口。翻看它就如同穿梭在一座碑帖历史博物馆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说其丰富,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是优秀经典品种多,汉唐等早期有代表性的传世石刻,丰富而集中,碑帖史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种、名家作品能见到不少。可从不同风格、不同书体代表作中,感受中国古代碑帖书法的魅力。
二是版刻品种多,即相同名称、相同内容的作品,有不同的刻本,甚至有多件。在法帖中表现最为明显。如孙过庭《书谱》有“安刻本”、“曹刻本”、“柏山草堂本”、“敦让堂本”,甚至还有包世臣临书谱墨迹;王羲之《十七帖》有“悦生堂本”、“来禽馆本”;《兰亭序》则有“定武本”、“定武肥本”、“东阳本”、“慈溪姜氏本”、“颖上本”等七八种之多;《黄庭经》也有三四种;颜真卿《祭侄稿》有明、清两种刻本;《大唐中兴颂》有“剑阁本”,早年还收藏过“临川李氏本”。
三是版本品种多,即同种刻本不同时期的拓本也较丰富。如《瘗鹤铭》、《刁遵墓志》和《龙藏寺碑》等都有早晚拓本;《争座位帖》有宋拓、明拓、旧拓,曾多达六七本,启先生为其中三本题过跋。这种有意识地收集多种刻本、版本的现象,表明孟先生对研究这些资料,厘清其脉络很有兴趣。
四是“异品”不少,即有一些稀见的品种:如《孙思廉墓志》、《宋徽宗缩临石鼓》、安刻以外的多种《书谱》、不同于常见本的《狮子赋》、还有《康熙御临董书金刚经》等等。
碑帖发展史上的翻刻作伪手法也有体现,有些几能乱真,如装潢考究的《元智及妻姬氏双志》、《张黑女墓志》,虽是翻本,却属形神都接近原本的精摹,是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资料。
第二,法帖收藏尤显突出。
法帖由于派系复杂,难于索解,向来是碑帖鉴别中的难中之难,加之晚清以来抑帖扬碑,法帖资料难寻,懂法帖和系统收集法帖的人愈来愈少,然孟先生对此却十分看重和擅长,这在当今藏家中已相当罕见,也是先生能独具慧眼收得《兰亭续帖》的内在原因。孟氏所收法帖,无论30余种单帖、还是10余种丛帖,数量已不在少数,而版刻、版本品种则更为丰富。单帖由前述可知,《淳化阁帖》至少曾有过“袁刻本”、“顾刻本”、“肃府本”,此次见到后两种。《兼隐斋二王帖》有木刻、石刻两种。很多单帖又是丛帖中辑出,如《唐人双钩十七帖》出自《来禽馆帖》、《颜鲁公祭侄稿》出自《余清斋帖》。有些小丛帖又出自大丛帖等。反映了法帖错综复杂的特点。
第三,名家题跋印鉴极多,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最大亮点。
众所周知,名家题跋、印鉴,提高了拓本的各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批碑帖多名家旧藏,故跋印累累,题跋者从明清到近代有数十人之多,如:邢侗、顾杲、查慎行、陈奕禧、梁清标、王鸿绪、翁方纲、吴云、崇恩、杨澥、杨庆麟、潘祖荫、江标、王懿荣、叶志诜、陶北溟、褚德彝、张伯英、胡述曾、张祖翼、宝熙、马彝德、刘葆珂、陈尔锡、赵世骏、郑裕孚、邵福瀛、邵松年等等。印鉴有文征明、董其昌、王世贞、陈继儒、黄小松、毕泷、缪日藻、姜宸英、祁寯藻、郭焘、吴乃琛、李东琪等等,超过七百枚。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孟氏碑帖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启功与孟先生两家居住相距不远,对碑帖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交往渐多,成为好友。后来走动颇勤,时常一同品鉴碑帖,切磋心得。因此孟先生碑帖藏品,多经启功寓目,其中善本多有启功的题跋题签。此次拍品有启先生为《王居士砖塔铭》、《瘗鹤铭》、《升仙太子碑》、《争座位帖》二种、《多宝塔感应碑》所作六篇题跋,加之题签,共题写23种之多。启功所写的题跋,多小行书,不仅字迹极为飘逸秀美,字里行间更显露着对碑帖方方面面了然于心的渊博学识和一些独特的见解。
2012年面对记者采访,孟先生曾回忆说“当时,我有五六本《争座位帖》,启先生借过一本,题跋过4本。这当中有一本,七八个人都题跋为明拓本,但启先生改题南宋拓本。他说,题不同的地方只在‘几微之间’。于是我一本本地找、对比,终于明白了!其实就在当中一个‘名’字的那一笔上,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笔,相当关键。”[注3]
启功的跋语,长者多达四百余言。这些题跋墨宝是启功先生对孟氏所藏佳拓的认可,也是二人深厚友谊的见证。另一次记者采访孟先生时,他回忆到:“到80年代了,他还上我这来借过碑帖,我也常去小红楼请他题跋。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一包茶叶、一块糖球也没买过。”[注4]可见这种友谊是真挚的君子之交,也体现了启功先生的高尚人品。这些跋语后来都收录在《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
第四,精品和善本多,品相上乘,装裱考究。
多为精旧拓是孟先生藏品的一大特征。且品相上乘,装裱考究。旧题作宋拓、明拓者比比皆是,尽管这是碑帖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难免有时代往前提的成分,但多为善本旧拓却是无疑的。由此,能看出孟先生重名品和精品、重汉唐早期碑、重名家旧藏、重法帖的收藏理念。
匆匆拜阅,一些藏品给笔者留下了印象,譬如:
图录14:《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明拓本。汉隶菁华,品相上佳。启功题签。
图录38:《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明拓本。王孝禹、李慎、葛成修、孙甲荣等递藏。江标题签,王懿荣题跋云:“近四十年所见此为第一。”
图录19:《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南朝梁刻。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有张祖翼校注、碑图并题跋,又启功题跋,言及“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图录44:《郑文公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嘉道拓。吴云、沈树镛、褚德彝等旧藏,有褚德彝长跋,启功题签。
图录28:《段俨妻文安县主李氏墓志》。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葬。早拓,首行“文安县主”之“文”字不损。启功题签。
图录51:《梁师亮墓志》。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葬。明末清初整石拓,后碎为五。
图录20:《升仙太子碑》。武曌撰并书。武周圣历二年(699)。此本第8行“升仙太子”之“仙”字不损,陶北溟题签称“宋拓”。启功题跋云:“此本纸墨甚旧,为武进陶君北溟旧藏,陶君号称精鉴,署曰宋拓自当有据也。”需要一提的是碑阴。碑阴有四方面内容:一,武后游仙篇诗;二,梁王武三思等从臣题名;三,相王李旦刻石记及从臣题名;四,宋人和清人题记题诗四则。前三部分记录了《升仙太子碑》的奉敕勒碑、书写碑阴和刻立者情况;圣历二年随武曌上缑山树碑时武周政治集团权力分配情况;神龙二年相王率僚属再上缑山纪念李唐复辟情况(凿去张易之兄弟和武氏诸王题名)。“反映了从武则天时期到中宗朝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情势的变迁”[注5],极具史料价值。然因碑阴被凿杂乱,传世裱本多舍弃碑阴,此本也没有碑阴。值得高兴的是,孟氏还藏有一份旧拓碑阴,二者可合璧。
图录23:《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唐天宝十一年(752)。25行“克嗣”之克字,口中不泐。启功跋“在金元之际”。启功400余字长跋,对此碑的书写人提出了新见解,跋云:《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于颜书诸碑具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必当日经生所书耳。唐人撰书撰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诸碑之书,当时始以官重,间或后有以人重,后世则以书家之名大重,再后则以墨拓时早及碑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无足重轻焉。又吾观唐世经生楷书手之字迹,笔墨流动,结构精严,常出碑上名家法度之外,益知当时书丹,籍重之别有所在者矣。”
图录29:《孙思廉墓志》。申屠构撰,韩献之书。唐天宝十三年(754)葬,石早佚,旧拓极罕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载:“此志本在陕中,毕秋帆尚书携归灵岩山馆,今石已佚,此本为鸿宝矣。”启功题签。
图录24:《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唐大历六年(771)刻。启功题签。据孟先生所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入,发现异于他本,心有疑惑。故于八十年代远赴南方,寻访了湖南浯溪、江西庐山、四川资州东岩和北岩、四川剑阁,共五处《中兴颂》摩崖。在传世公认唐代原刻浯溪碑石右下角发现明天顺六年沈庆题记,据此判断浯溪石为明代重刻。又考出资州与庐山石为南明重刻。搞清此本拓自剑阁鹤铭山,为绍熙年间刻本(隆庆府通判吴旰翻自浯溪石),是五处传本中最早者。[注6]。从宋欧阳修《集古录》“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模补足,非其真者。”的记载来看,宋时《中兴颂》浯溪“祖石”已然残缺,有模补,可知其版本情况确实复杂。此四川剑阁刻石是否最早,尚需进一步考察,但孟先生钻研求索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笔者将此剑阁本与北大图书馆剑阁本比较后发现,两本裂痕相同,拓自同一摩崖,但北大本是宋刻明重剜本(明万历十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字迹风蚀模糊,又重新剜深。笔划细弱),孟氏剑阁本则是宋原刻未剜本(笔划粗壮,残泐甚,有涂墨),当是明拓,十分难得。
图录63:《黄庭经》。此为宋刻八字句本黄庭经,颇精彩。王鸿绪题:“此宋拓精本也。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重装于长安经馆。”宝煕题:“秘阁续帖本黄庭经。”有文征明、董其昌、项子京、王世贞、陈继儒、笪重光、蒯礼卿、蒯寿枢等诸多名家印章。此本未刻虫蛀痕,“肝”字似有钩,略有小泐,是否够宋拓,从《淳熙秘阁续帖》辑出又何据,待考。
图录21:《争座位帖》“关中本”。此本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孟昭臣等递藏。启功题跋、题签,跋云:“展观之际,精彩照人眉宇。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为合肥蒯氏故物,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
图录34:《曹刻书谱》。明曹骖据北宋大观间“太清楼帖本”摹刻,《书谱》重要版本之一。传拓甚稀少。启功题签“书谱江阴曹氏刻本”。
图录6:《康熙御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秘殿珠林》卷一记载:“圣祖仁皇帝书金刚经一册……前款云康熙御笔临董其昌书,后双钩年月云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并双钩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二玺”。此本虽符合记载,似内府所出,但“干隆御览之宝”印迹与印泥不类习见者,为后人补钤。乌金拓可以掩盖很多细节信息,又无可比对,此本是否出自内府就值得推敲了。
图录71:《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朱奇源辑刻,明弘治九年(1496)刊成。取材阁、绛,及宋元明人书。是晋之名帖,也是帖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大帖。张伯英《法帖提要》记云:“晋地传帖不多,学者得此足资取法,宜与周藩东书堂,肃藩之重刻淳化相鼎足也。”此本无‘戴补’字样。完整无缺,开本硕大,当为明晋王府拓本。
图录70:《筠清馆法帖六卷》。清道光十年(1830)吴荣光以自藏宋《绛帖》、《群玉堂帖》及墨迹等辑刻此帖,择选精审。粤东传世丛帖23部,张伯英对此评价最高。此一代名帖,又为乌金精旧拓,可重也。
古今收藏,有聚有散是永恒的,对于碑帖收藏史上有辉煌成就者而言,如果能留下一份完整的藏品图像或文字目录,记录下他们的收藏和对金石学所做的贡献,无疑是美好的句号。孟先生是最后一批跨越新旧时代收藏家的标志人物。有志者若借此批量出现之机,为妙鉴斋旧藏编制一份目录,也算是对先生的一个纪念了。
注释:
[注1]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注2] 孟宪章《明前拓<北齐刘碑造像记>》见《故宫院刊》1988年4期。
[注3] 王菁菁、贾理智《回忆:学人的点点滴滴》见《中国收藏》2012年9期。
[注4] 曾焱《启功:“坚净居”里“坚净翁”》 见《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7月总692期。
[注5] 孙英刚《流动的政治景观——《升仙太子碑》与武周及中宗朝的洛阳政局》见《人文杂志》2019年5期。
[注6]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碑帖印谱
拍卖会:2019年秋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一)
拍卖专场: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预展时间:2019年11月20日-22日 9:00-17:30
预展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img1.88huajia.com/img/RMB10,000—20,000
成交价:36,800
拍卖时间:2019-11-23 9:30
拍卖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
拍卖公司:海王村
作者:吴云题跋
简介:清初拓本
1册
折装
提要:是帖以贾似道悦生堂所藏十七帖为底本,延请名家廖莹中、王用和刊刻而成。流传极少,以吴云之博闻“生平止见此一本”,实为珍贵。缪彤、吴云、潘弈隽、孟宪章等名家递藏。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晚号退楼,自号愉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金石学家、藏书家。精通金石考据,家富藏金石、图书。著有《古铜印存》、《古官印考》等。
潘弈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书法宗颜真卿、柳公权,篆、隶入秦、汉之室。山水师倪瓒、黄公望,不苟下笔。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诗跋俱隽妙。《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载。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栟茶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讲等职。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清诗别裁集》收录其诗6首。时人称其“双全先生”。修有《苏州府志》,著有《双全堂文集》四十一卷存世。
前言
孟宪章先生生于一九三零年,逝世于二零一七年,字君郁,号妙鉴斋,北京人。先生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如宋拓《兰亭续帖》、明初拓《北齐刘碑造像记》等,《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升仙太子碑>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
孟先生与启功先生相交甚笃,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两家相距不远,走动甚勤。二人时常一同品鉴金石、研讨碑版。妙鉴斋旧藏碑帖,启功先生多曾寓目,兴之所至处,为之题写签条、跋语。有些跋语竟至四百余言,这在启先生的碑帖题跋中不为多见。这些墨宝,既是启先生对孟先生所藏佳拓的认可,亦是二人深情厚谊的见证。其中一些题跋,曾先后收录于《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等书中。
本公司此次共征集到孟宪章先生旧藏碑帖古籍125件,其中有不少珍本善拓,或为早期拓本,或为良工佳拓,或是传拓稀少而后世原石佚毁,又多有经历代金石名家题跋考释者,有启功先生题跋、题签的拓本便有二十余件。金佳石好,荟萃一室,殊为不易。
南梁摩崖石刻《瘗鹤铭》书法萧疏远淡,被后世奉为神仙之迹、大字之祖。妙鉴斋旧藏两部《瘗鹤铭》拓本。其中一册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增补校碑随笔》称“水拓本有数十字者即称难得”。此册内有张祖翼所摹碑式图并题跋考释数段,详考此拓年代。孟宪章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得此册。七十年代启功先生为之作跋,言称“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唐敬客书《王居士砖塔铭》号为习楷者圭臬。此册《王居士砖塔铭(附王氏造像记)》,百余年间,迭经吴江杨澥、杨庆麟、虞山邵松年、邵福瀛两家四世考校题跋递藏,并著录于邵氏《澄兰室古缘萃录》中。其中杨庆麟过录其父杨澥的一段跋文,述及道光间《塔铭》原石下落及碎裂情况,对考据《塔铭》拓本年代先后颇具参考价值。启功先生对塔铭极为推崇,曾命其斋为“砖堆”,存有此铭拓本、影本多种,此册亦曾经其寓目题跋。
《多宝塔碑》后有启功先生长跋四百余字,疑此碑非出自颜鲁公手笔,当为唐代经生所书。此处犹能体现启先生不落前人窠臼,大胆提出己见。这段带有书论性质的跋文,最早收录于一九八一年版的《启功丛稿》中。
还有陶北溟旧藏《升仙太子碑》,启功先生一九七五年题写跋文,一百六十余字,潇洒飘逸,字大如钱,为启老过往题跋中所罕见。
两册启功题跋本《争座位帖》,一册为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等递藏,“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另一册亦“不失为善本。”(启功先生跋语)
此外还有诸多精品,汉魏六朝碑刻如明拓本《孔宙碑》(李慎、孙甲荣、王懿荣、王孝禹、葛成修等递藏)、明拓本《乙瑛碑》(启功题签)、清初 “熹”下可见四点本《韩仁铭》、明拓《孔彪碑》(启功题签)、清嘉道拓“颂字不坏”本《郑文公下碑》(褚德彝题跋)等;唐刻如清干嘉间初拓本《端州石室记》(启功题签)、传拓稀少不见诸家著录的旧拓《唐灵泉寺碑》(张祖翼题跋、启功题签)、明拓四川剑阁本《大唐中兴颂》(梁逢臣、刘泉藏、启功题签)等;墓志如初拓未断本《梁师亮墓志》、原石佚失的初出土拓本《唐文安县主墓志》(启功题签)、原石久佚的旧拓《孙思廉墓志》(启功题签)等;刻帖如康熙间初拓“沽水草堂”本《安刻书谱》(启功题签、王戟门、乐绍虞、乐守勋等递藏)、明拓《江阴曹氏刻书谱》(启功题签)、旧拓《祭侄文稿》(康熙间蒋仁锡、查慎行、陈奕禧等题跋、启功题签)、旧拓《慈溪姜氏本兰亭序》(吴熙载、姚正镛等旧藏、启功题签)、旧拓《东阳本兰亭序》(张伯英、董玉麐等题跋、启功题签)等等,不胜枚举。
典型俱在 版本琳琅 異品迭出 存精寓賞
——觀孟憲章先生舊藏百種碑帖有感
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
孟宪章先生是著名碑帖收藏鉴赏家。认识孟先生是在2009年7月一次金石碑帖研讨会上,会上亲睹他带来的碑帖善本,会后留了地址,约定与金石组同事们一起去他家拜访,先生热情应允。虽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日后始终关注着先生和他碑帖藏品。
孟宪章(1930-2017),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是继张彦生、马子云之后,京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十五六岁就迷上碑帖,是古旧书肆常客,从此笃好金石一生。炼得识拓慧眼,品碑鉴帖,目光如炬,终成一代大家。他节衣缩食搜集拓本,住在平房陋室,但伴陪着心爱的碑帖,精神生活充实,乐此不疲。“从不讲求物质生活,专心追求高古的艺术趣味,鉴赏力极高,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注1]是熟悉他的人,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淡泊低调,但所藏的珍贵秘本,随着文献记载而渐露光芒。《中国法帖全集》中,我们见到了妙鉴斋藏本宋拓《兰亭续帖》;《中国碑刻全集》中,收录了他的明拓《礼器碑》、明末清初拓《嵩高灵庙碑》;在《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记载了启功先生为他题跋过的多件善拓,包括:明拓《泰山刻石》、旧拓《郭有道碑》、水前本《瘗鹤铭》、明初拓《刘碑造像碑》[注2]、明拓《多宝塔》、宋拓《升仙太子碑》、三件《争座位帖》、明袁刻本《淳化阁帖》等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孟先生就捐售故宫数百件拓片。他晚年时,又为自己最佳藏品找好了归宿,如今《兰亭续帖》、《刘碑造像碑》等一批精品,已入藏故宫博物院。
孟先生去世后,最近其旧藏将在海王村拍卖。笔者有幸率先见到这批碑帖。虽然已不是妙鉴斋全部旧藏,但所见部分依然光灿耀眼,善本煌煌。看到前辈一生心血追求凝结的硕果,想见当初鼎盛时期的辉煌。难免令人感叹。
此次孟氏藏品拍卖,共计125号,有碑帖108号。时代从汉至清,各种石刻类型兼有,碑帖并重,精品和善本较多。个人认为,孟先生这批资料有几个特点:
第一,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
这批藏品仅百余种,但碑帖经典和版本类型相当丰富,可谓碑刻史、法帖史的一个缩影,换言之,想在短时间内,粗略了解碑帖经典、版本特征,这批藏品就是窗口。翻看它就如同穿梭在一座碑帖历史博物馆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说其丰富,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是优秀经典品种多,汉唐等早期有代表性的传世石刻,丰富而集中,碑帖史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种、名家作品能见到不少。可从不同风格、不同书体代表作中,感受中国古代碑帖书法的魅力。
二是版刻品种多,即相同名称、相同内容的作品,有不同的刻本,甚至有多件。在法帖中表现最为明显。如孙过庭《书谱》有“安刻本”、“曹刻本”、“柏山草堂本”、“敦让堂本”,甚至还有包世臣临书谱墨迹;王羲之《十七帖》有“悦生堂本”、“来禽馆本”;《兰亭序》则有“定武本”、“定武肥本”、“东阳本”、“慈溪姜氏本”、“颖上本”等七八种之多;《黄庭经》也有三四种;颜真卿《祭侄稿》有明、清两种刻本;《大唐中兴颂》有“剑阁本”,早年还收藏过“临川李氏本”。
三是版本品种多,即同种刻本不同时期的拓本也较丰富。如《瘗鹤铭》、《刁遵墓志》和《龙藏寺碑》等都有早晚拓本;《争座位帖》有宋拓、明拓、旧拓,曾多达六七本,启先生为其中三本题过跋。这种有意识地收集多种刻本、版本的现象,表明孟先生对研究这些资料,厘清其脉络很有兴趣。
四是“异品”不少,即有一些稀见的品种:如《孙思廉墓志》、《宋徽宗缩临石鼓》、安刻以外的多种《书谱》、不同于常见本的《狮子赋》、还有《康熙御临董书金刚经》等等。
碑帖发展史上的翻刻作伪手法也有体现,有些几能乱真,如装潢考究的《元智及妻姬氏双志》、《张黑女墓志》,虽是翻本,却属形神都接近原本的精摹,是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资料。
第二,法帖收藏尤显突出。
法帖由于派系复杂,难于索解,向来是碑帖鉴别中的难中之难,加之晚清以来抑帖扬碑,法帖资料难寻,懂法帖和系统收集法帖的人愈来愈少,然孟先生对此却十分看重和擅长,这在当今藏家中已相当罕见,也是先生能独具慧眼收得《兰亭续帖》的内在原因。孟氏所收法帖,无论30余种单帖、还是10余种丛帖,数量已不在少数,而版刻、版本品种则更为丰富。单帖由前述可知,《淳化阁帖》至少曾有过“袁刻本”、“顾刻本”、“肃府本”,此次见到后两种。《兼隐斋二王帖》有木刻、石刻两种。很多单帖又是丛帖中辑出,如《唐人双钩十七帖》出自《来禽馆帖》、《颜鲁公祭侄稿》出自《余清斋帖》。有些小丛帖又出自大丛帖等。反映了法帖错综复杂的特点。
第三,名家题跋印鉴极多,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最大亮点。
众所周知,名家题跋、印鉴,提高了拓本的各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批碑帖多名家旧藏,故跋印累累,题跋者从明清到近代有数十人之多,如:邢侗、顾杲、查慎行、陈奕禧、梁清标、王鸿绪、翁方纲、吴云、崇恩、杨澥、杨庆麟、潘祖荫、江标、王懿荣、叶志诜、陶北溟、褚德彝、张伯英、胡述曾、张祖翼、宝熙、马彝德、刘葆珂、陈尔锡、赵世骏、郑裕孚、邵福瀛、邵松年等等。印鉴有文征明、董其昌、王世贞、陈继儒、黄小松、毕泷、缪日藻、姜宸英、祁寯藻、郭焘、吴乃琛、李东琪等等,超过七百枚。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的题跋题签,是孟氏碑帖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启功与孟先生两家居住相距不远,对碑帖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交往渐多,成为好友。后来走动颇勤,时常一同品鉴碑帖,切磋心得。因此孟先生碑帖藏品,多经启功寓目,其中善本多有启功的题跋题签。此次拍品有启先生为《王居士砖塔铭》、《瘗鹤铭》、《升仙太子碑》、《争座位帖》二种、《多宝塔感应碑》所作六篇题跋,加之题签,共题写23种之多。启功所写的题跋,多小行书,不仅字迹极为飘逸秀美,字里行间更显露着对碑帖方方面面了然于心的渊博学识和一些独特的见解。
2012年面对记者采访,孟先生曾回忆说“当时,我有五六本《争座位帖》,启先生借过一本,题跋过4本。这当中有一本,七八个人都题跋为明拓本,但启先生改题南宋拓本。他说,题不同的地方只在‘几微之间’。于是我一本本地找、对比,终于明白了!其实就在当中一个‘名’字的那一笔上,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笔,相当关键。”[注3]
启功的跋语,长者多达四百余言。这些题跋墨宝是启功先生对孟氏所藏佳拓的认可,也是二人深厚友谊的见证。另一次记者采访孟先生时,他回忆到:“到80年代了,他还上我这来借过碑帖,我也常去小红楼请他题跋。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一包茶叶、一块糖球也没买过。”[注4]可见这种友谊是真挚的君子之交,也体现了启功先生的高尚人品。这些跋语后来都收录在《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
第四,精品和善本多,品相上乘,装裱考究。
多为精旧拓是孟先生藏品的一大特征。且品相上乘,装裱考究。旧题作宋拓、明拓者比比皆是,尽管这是碑帖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难免有时代往前提的成分,但多为善本旧拓却是无疑的。由此,能看出孟先生重名品和精品、重汉唐早期碑、重名家旧藏、重法帖的收藏理念。
匆匆拜阅,一些藏品给笔者留下了印象,譬如:
图录14:《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明拓本。汉隶菁华,品相上佳。启功题签。
图录38:《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明拓本。王孝禹、李慎、葛成修、孙甲荣等递藏。江标题签,王懿荣题跋云:“近四十年所见此为第一。”
图录19:《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南朝梁刻。为出水前拓本,存六十七字。有张祖翼校注、碑图并题跋,又启功题跋,言及“此本皇字遂字偏旁较剜余者或多,又经张磊堪题识品评,信足为珍藏甲科。”
图录44:《郑文公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嘉道拓。吴云、沈树镛、褚德彝等旧藏,有褚德彝长跋,启功题签。
图录28:《段俨妻文安县主李氏墓志》。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葬。早拓,首行“文安县主”之“文”字不损。启功题签。
图录51:《梁师亮墓志》。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葬。明末清初整石拓,后碎为五。
图录20:《升仙太子碑》。武曌撰并书。武周圣历二年(699)。此本第8行“升仙太子”之“仙”字不损,陶北溟题签称“宋拓”。启功题跋云:“此本纸墨甚旧,为武进陶君北溟旧藏,陶君号称精鉴,署曰宋拓自当有据也。”需要一提的是碑阴。碑阴有四方面内容:一,武后游仙篇诗;二,梁王武三思等从臣题名;三,相王李旦刻石记及从臣题名;四,宋人和清人题记题诗四则。前三部分记录了《升仙太子碑》的奉敕勒碑、书写碑阴和刻立者情况;圣历二年随武曌上缑山树碑时武周政治集团权力分配情况;神龙二年相王率僚属再上缑山纪念李唐复辟情况(凿去张易之兄弟和武氏诸王题名)。“反映了从武则天时期到中宗朝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情势的变迁”[注5],极具史料价值。然因碑阴被凿杂乱,传世裱本多舍弃碑阴,此本也没有碑阴。值得高兴的是,孟氏还藏有一份旧拓碑阴,二者可合璧。
图录23:《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唐天宝十一年(752)。25行“克嗣”之克字,口中不泐。启功跋“在金元之际”。启功400余字长跋,对此碑的书写人提出了新见解,跋云:《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于颜书诸碑具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必当日经生所书耳。唐人撰书撰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诸碑之书,当时始以官重,间或后有以人重,后世则以书家之名大重,再后则以墨拓时早及碑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无足重轻焉。又吾观唐世经生楷书手之字迹,笔墨流动,结构精严,常出碑上名家法度之外,益知当时书丹,籍重之别有所在者矣。”
图录29:《孙思廉墓志》。申屠构撰,韩献之书。唐天宝十三年(754)葬,石早佚,旧拓极罕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载:“此志本在陕中,毕秋帆尚书携归灵岩山馆,今石已佚,此本为鸿宝矣。”启功题签。
图录24:《大唐中兴颂》。元结撰,颜真卿书。唐大历六年(771)刻。启功题签。据孟先生所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入,发现异于他本,心有疑惑。故于八十年代远赴南方,寻访了湖南浯溪、江西庐山、四川资州东岩和北岩、四川剑阁,共五处《中兴颂》摩崖。在传世公认唐代原刻浯溪碑石右下角发现明天顺六年沈庆题记,据此判断浯溪石为明代重刻。又考出资州与庐山石为南明重刻。搞清此本拓自剑阁鹤铭山,为绍熙年间刻本(隆庆府通判吴旰翻自浯溪石),是五处传本中最早者。[注6]。从宋欧阳修《集古录》“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模补足,非其真者。”的记载来看,宋时《中兴颂》浯溪“祖石”已然残缺,有模补,可知其版本情况确实复杂。此四川剑阁刻石是否最早,尚需进一步考察,但孟先生钻研求索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笔者将此剑阁本与北大图书馆剑阁本比较后发现,两本裂痕相同,拓自同一摩崖,但北大本是宋刻明重剜本(明万历十年剑州知事陆宗凯见字迹风蚀模糊,又重新剜深。笔划细弱),孟氏剑阁本则是宋原刻未剜本(笔划粗壮,残泐甚,有涂墨),当是明拓,十分难得。
图录63:《黄庭经》。此为宋刻八字句本黄庭经,颇精彩。王鸿绪题:“此宋拓精本也。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重装于长安经馆。”宝煕题:“秘阁续帖本黄庭经。”有文征明、董其昌、项子京、王世贞、陈继儒、笪重光、蒯礼卿、蒯寿枢等诸多名家印章。此本未刻虫蛀痕,“肝”字似有钩,略有小泐,是否够宋拓,从《淳熙秘阁续帖》辑出又何据,待考。
图录21:《争座位帖》“关中本”。此本蒯若木、刘彦冲、顾曾寿、戚叔玉、孟昭臣等递藏。启功题跋、题签,跋云:“展观之际,精彩照人眉宇。审其纸墨,殆数百年帖,为合肥蒯氏故物,若木翁署曰宋拓,盖不诬也。”
图录34:《曹刻书谱》。明曹骖据北宋大观间“太清楼帖本”摹刻,《书谱》重要版本之一。传拓甚稀少。启功题签“书谱江阴曹氏刻本”。
图录6:《康熙御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秘殿珠林》卷一记载:“圣祖仁皇帝书金刚经一册……前款云康熙御笔临董其昌书,后双钩年月云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并双钩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二玺”。此本虽符合记载,似内府所出,但“干隆御览之宝”印迹与印泥不类习见者,为后人补钤。乌金拓可以掩盖很多细节信息,又无可比对,此本是否出自内府就值得推敲了。
图录71:《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朱奇源辑刻,明弘治九年(1496)刊成。取材阁、绛,及宋元明人书。是晋之名帖,也是帖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大帖。张伯英《法帖提要》记云:“晋地传帖不多,学者得此足资取法,宜与周藩东书堂,肃藩之重刻淳化相鼎足也。”此本无‘戴补’字样。完整无缺,开本硕大,当为明晋王府拓本。
图录70:《筠清馆法帖六卷》。清道光十年(1830)吴荣光以自藏宋《绛帖》、《群玉堂帖》及墨迹等辑刻此帖,择选精审。粤东传世丛帖23部,张伯英对此评价最高。此一代名帖,又为乌金精旧拓,可重也。
古今收藏,有聚有散是永恒的,对于碑帖收藏史上有辉煌成就者而言,如果能留下一份完整的藏品图像或文字目录,记录下他们的收藏和对金石学所做的贡献,无疑是美好的句号。孟先生是最后一批跨越新旧时代收藏家的标志人物。有志者若借此批量出现之机,为妙鉴斋旧藏编制一份目录,也算是对先生的一个纪念了。
注释:
[注1]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注2] 孟宪章《明前拓<北齐刘碑造像记>》见《故宫院刊》1988年4期。
[注3] 王菁菁、贾理智《回忆:学人的点点滴滴》见《中国收藏》2012年9期。
[注4] 曾焱《启功:“坚净居”里“坚净翁”》 见《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7月总692期。
[注5] 孙英刚《流动的政治景观——《升仙太子碑》与武周及中宗朝的洛阳政局》见《人文杂志》2019年5期。
[注6] 孟宪钧《我与孟宪章先生的金石之交》见《书法丛刊》2019年5期。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碑帖印谱
拍卖会:2019年秋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一)
拍卖专场:存精寓赏——孟宪章先生旧藏
预展时间:2019年11月20日-22日 9:00-17:30
预展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多功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