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0094
估价:USD500,000—800,000
成交价:暂无数据
拍卖时间:2019-12-15 下午3:00
拍卖地点:2255 Clement Street (24th Ave) San Francisco, CA 94121
拍卖公司:金洲拍卖
简介:Provenance 来:为加州名大学退休教授父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得至江南。传家七十余载。 From A Retire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ofessor's Father, in Family Since 1940s
此“小春雷”琴为仲尼式。通长 120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厘米,肩厚5.2厘米。 (47 1/4” x 7 1/2” x 4 3/4” )琴体圆润,从琴侧⾯看,呈浑厚半椭圆形。 琴肩在三徽下2厘米处、雁足在9徽下5厘米处。 琴之底、项、腰皆圆棱,额下由轸池处向外微坡,最深坡度约为5 豪米。 琴项及琴腰两边皆明显削薄,项中厚处与削薄处约有3 毫米之差。琴腔宽深。龙池内纳音处微隆,有下凹之韭叶状⼩直沟,贯穿纳音。 凤沼亦有明显沟状凹槽两条,延伸⾄尾端。此「腹槽秘诀」,乃唐西蜀雷氏家族第⼀代成员所创。
琴通体髹⿊栗壳⾊漆,黯哑奇古。 ⿊栗壳漆下,隐约可见被淹盖的酱红色漆。琴⾯有细如发丝之⽜⽑断、琴背有⼤⼩蛇腹断;
项间有已呈剑锋之龟纹断。此外,间杂于纹裂间,琴项间更有过千载始得见之梅花断数朵。
琴面第七弦侧 9 至10 徽间,有虫蛀之缺痕一道。最长处约3 厘米,最高处 1.5 厘米;此琴家通称之「琴虫鞠通」,所谓「中有鞠通,于千百龄」者,疑即指此。鞠通处所见琴木呈极黄色 ,木质则现枯朽状 。琴 面表漆磨去之处,显见遍布其下「灿若繁星」之白色颗粒状 。 「鞠通」中之灰胎亦如是,知灰胎所用乃鹿角霜无疑。
琴面由额至肩,由肩至腰,由腰至尾的三个部分,长短宽窄适度。没有耸肩、束腰、小尾之象。是肩不觉太宽、尾不觉太狭,两者的比例十分协调。琴背龙池开在中部之中,上距肩约9厘米。凤沼在腰尾之际,双足置于腰部的中间。弧度由肩至尾完全一 致,平度是自肩至额逐渐下斜。琴面漫圆,指的是从琴的侧面看,唐琴的侧面,好似椭圆型的横切,以盛、中唐时所斲之琴的浑圆度为最,即从琴弦下的最高圆点,顺其圆弧形直达到两边。晚唐时所斲之琴已有在边沿稍作斜坡的。因此、浑圆度已比较低。鉴定者常用宋琴作比较,所谓 “唐圆宋扁”宋琴的扁平度相当明显:即从琴弦下的最圆的 点逐渐向边缘斜下,并在边缘处平展。唐琴还有多样明显的特征:比如,唐琴的肩一定是在第三徽或三徽半处,是没有楞角的“美肩”; 而宋琴的肩一定是在二徽或二徽半处,并且因为琴边的扁平,角度的尖楞,因此就形成“耸肩” 的形状。另侧,唐琴之面 与底之边沿,皆经过特殊处理 。
此琴在2015年于美国南加州桑塔芭芭拉 (SantaBarbara)之「Fine Art Conservatory」往该室要求以红外线反射 (infraredreflectometer) 透视琴之整体以及探找被涂盖了的「原始腹内款」。事后,该室签发「鉴定报告书」。鉴定此琴为一完整的,主体用同一材料斲成之琴。「报告书」中最要之发现:从琴腔左侧被途盖的已呈深灰⾊的24厘米之墨条中,照出了了若干《小春雷》之「原始腹款」。「原始腹款」题于斲琴合缝之前。有腹款者为宫琴,无腹款者为野斲。(⾒郑珉中说)。
条涂盖之文字,计有「吏」字,「道」字,和「儿」字。详情如下:
1)位于正中之「吏」字,在强光之下,人眼即可见。此字劲健雄美。较其它字大;
2)「吏」字上⽅透视出一个「道」字。此字「辵」中之横捺,部分被迭于其上之「吏」字横划所掩盖。
3)「吏」字下⽅,照出一「儿」字。《说⽂文解字》:「儿」,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儿在下,故诘诎」。故被「吏」字下半部迭者为「二」,整体应作「元」。照排列次序推算,乃被涂去之第六字。
4)「道」、「儿」二字,作行楷。书风丰润、浑茂雄劲。骤看之似颜真卿,细观之,更合唐明皇之风格。与玄宗传世所书《鹡鸰颂》中之「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长卷第316行,第7与8皆有「道」字)对比,其上部两点及⼀小横,及中间主体部份的「⽬」部,皆结构丰厚,腴美⽽宽。可推知⼆者同出⼀手。
5)「儿」之左撇部份遒厚,作藏锋状,右部作一无楞⾓的弯勾。此两笔与《鹡鸰颂》中之「⾒」字、和「竟」字之「⼉」,一模一样。
此长共24厘米之长条中,从「道」字之形体比审度,总共应该有八个字:第四字为「道」字,第六字为被遮盖了「二」的「元」字;唐玄宗尊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帝」亦共八个字。事岂有偶合至此者耶?
考杜甫《冬日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五圣联龙兖,千官列雁行」之「五圣」,钱谦益笺云:「天宝八载闰六月,上亲谒太清宫。册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皆加圣皇帝字」(《钱注杜诗》卷九。)。天宝八年(749)闰六月丙寅,时玄宗六十五岁。下距其退位之天宝十五(756)八月癸未,七载零两月。小春雷之斲,或即在此七载之间。
铭款:琴背龙池上⽅所镌《⼩春雷》三字,虽已被横贯其上之大、⼩蛇腹断所掩,却乃清晰可见,明显具有唐代隶书风格。考唐隶书最有代表性、且为唐明皇所书、今尚竖立于西安碑林之《石台孝经碑》中之「小」字,与琴背所镌之「小」 字相似度⼏近完美;此「小」 字右边之“点”「、」俱写成一健劲肥腴、尾端呈剑锋状状之⼩短撇。此为唐明皇隶书最独特之笔划;另如「雷」字头上之「波磔」横划,雄秀丰丽, 柔⽽而带骨。显尽其「波磔」之风格。琴背所镌,或即出明皇御笔,亦未可知!
三十多年前,小春雷琴曾得张充和先生鉴定。 (藏家教授是张充和好友)当⽇先生用手电筒照得龙池右侧十⼆字:[永乐庚寅⼆⽉松云生徐达左]。上六字「永乐庚寅二⽉」记时,合明永乐八年(1410);下六字「松云⽣徐达左」,记藏主字号及姓名。惟「记时」与「记名」之书风不一,墨⾊浓淡有异。充和先生下断语曰:「松云⽣徐达左」则为藏主徐达左所书。 「永乐庚寅二月」乃修琴时所识。事后考得徐达左⽣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 永乐八年新主修琴时,上距徐达左之死,已十五载,充和先生作出正确的判断,非于书学功底深厚厚者,何得至此。
唐琴《小春雷》旧主流传考证摘要
1)唐玄宗(李基公元685年9月8曰-762年5月3曰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考证如下:
A)红外线(Infraredreflectometer)透视出的琴腔内被涂盖的原始腹内款为唐玄宗所书。对照唐玄宗存世书法真迹《鹡鸰颂》(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完全吻合。
B)琴背龙池上方所镌《小春雷》三字,为唐隶书,唐明皇所书之《石台孝经碑》(现存西安碑林)与之吻合。
C)琴腔内照出之“道”及被遮盖了“二”的“元”字与玄宗尊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偶合(《钱注杜诗》卷九)钱谦益笺云:天寳八戴闰六月,上亲谒太清宫。册圣祖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皆加大圣皇帝字」
D)唐亡前陈拙(公元904进)撰《琴书》,犹记「明皇返蜀,诏雷俨充翰林斲琴待诏」。玄宗封尊号时即是诏雷俨(唐雷氏斲琴名家第一代昆弟九之一人)为斲琴待诏时,小春雷之斲似在天宝八年(749)天宝十五年(756)疑为唐明皇为记念其新尊号而亲题御书之御制琴。
2)唐亡后,及至明清前均未查到《小春雷》之传承记载。然推测《小春雷》被徐达左拥有前,最有迹可寻及可信之收藏者应为北宋皇帝宋徽宗(1082—1135)。据《云烟过眼录》(周密1232-1296)所述“古琴绝品,皆聚于宣和”。但因宋徽宗在宣和殿设的收藏鼎彝名琴的「百琴堂」无所例琴名传世史料,推断《小春雷》似为其收藏之重器之一
E)从《小春雷》龙池左侧被涂去的墨条正中上面的「吏」字来推断,极有可能为宋内府宣和堂收藏之记。「吏」乃唐至满清六部尚书之一;且此字呈显极高之书法功,绝非等闲之辈所为。
F)宋徽宗赵佶本人即为署名艺术家。其传世之画:「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考证为其亲笔自叙画。画中所描绘的正是宋徽宗在政和七年(1117)四月册为“教主道君皇帝”以后,画中着道服之抚琴之人即为其本人。细观图中之琴之型制(唐制仲尼式)、漆色(黑)与《小春雷》完全同一类型。是徽宗最盅爱之类,故《小春雷》为「百琴堂」收藏之一当无疑。
3)徐达左(1333-1395,字良夫、良辅,号松云生)同治《苏州府志》记元末,良夫先祖南迁隐居于苏州光福邓尉山之「耕渔轩」,与并时无锡倪瓒(云林。1301-1374)之「清閟阁」及昆山顾瑛(仲瑛。1310-1369)之「玉山草堂」,喝称当时江南三大名园。园主私交亦笃,往来频繁。
洪武初,良夫起为福建建宁训导,卒于学官。精书法,通画理。着有《颜子鼎编》、《传道四书》、《金兰集》等。客建宁时,作有《武夷九曲图》长卷。徐达左为北宋忠烈之后,先世累代服官,彰彰可考。其家宦囊丰厚,故饶于财。广置产业、办私塾,复好收藏。徐家幸存之物,《小春雷》及《云山卷》外,所知者尚有巨然《秋山渔艇图》、米友仁(1074-1151)宋刻《司马温公集》(北京国家图书馆)以及秦刻(宋拓)石文字、今称中权本之《石鼓文》(曰本三井家族)。良夫拥《小春雷》考证如下:
F)《小春雷》琴腔龙池内右侧有十二字:[永乐庚寅二月松云生徐达左]。上六字「永乐庚寅二月」记时,合明永乐八年(1410);下六字「松云生徐达左」,记藏主字号及姓名。惟「记时」与「记名」之书风不一,墨色浓淡有异。三十多前,得张充和先鉴定时下断语曰:「松云生徐达左」则为藏主徐达左所书。墨色较深之「永乐庚寅二月」所记应为明永乐年间重修此琴之旧主所书。
G)从徐良夫旧藏米友仁《云山卷》(今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辅证。此画卷末有良夫所书七绝一首:
未遂青鞋布袜期,悠然观画老嗟咨。云烟半隐前山秀,万壑千岩了不知。下署「东海徐达左」「印」。
「东海」,良夫郡望;以下所署「徐达左」三字,与《小春雷》龙池内所,两相比对,笔画之间,颇多共同之处;书风相同,同出一手。
1)「徐」字右上部之「人」字宽大。右捺结尾处,粗壮有力。「人」字下之「未」字,中直笔通二划之间。「未」字最末左右两点,酷似「八」字。
2)「达」字主体较窄长。「辵」底部之横捺,乃一宽而有力、且较粗壮之露锋捺,与上及「人」字之捺笔,如出一辙。
3)「左」字中之「工」字,第一笔短横,先向右上方斜出,随于短横之根处,直连竖
笔,中不间断,一气呵成。
4)三字中,「左」字较「徐」、「达」二字,相对扁小。古来书人之风格,皆受制于其人之功力与习惯,毋待多言;琴中所署,与画中所题,书风相同,同出一手。
H)唐亡后,及至明清前均未查到《春雷》之传承记载。然推测,北宋灭亡,宋皇南迁行前,因徐良夫之先祖以抗金有功,得朝廷追禄死节,赠宣教郎时,一并获赐此琴;琴于是随徐氏家族南移。(启(季迪、青丘。1336-1374)为《徐氏族谱》跋:吾徐良辅,惧其先德之将泯,宗党之曰踈,与后世子孙之昧其所自出也,乃谱其族谱。自太学生揆而下凡十二世,合数百人,其用心亦厚矣!(《青丘集》页927)跋中所及「太学生揆」,《宋史》本传记其人举宋靖康元年1126)进士。明年,逢国难。挂帅抗金,为金兵执杀。揆子綦,随宋室南渡,定居于苏州光福里。迨高宗建炎二年(1128),朝廷追录死节,赠宣教郎,官其后嗣。(《忠义列传》二)
4)朱贤挺(1364-1428,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1月19曰-1398年6月24曰),或称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之第七子朱榑(1364-1428)之嫡子贤挺。
考证如下:
I)清初李澄中(渭清、愚村。1629-1700)为友张衡《听云阁雷琴篇》所撰序记云:
或曰:琴以音取名,如大、小忽雷之类。故明齐藩畜名琴二具,其一春雷。后流传民间甫三四十年,已不可复识。(《清代诗文集汇编》109册。总55)
李澄中所称「故明齐藩」,太祖第七子朱榑(1364-1428)之嫡子贤挺也。朱榑先于洪武十五年(1382)就藩山东青州府为齐王。贤挺则于永乐四年(1406)受封齐世子。三载后,被废为庶人,移置南京。(《明史》《诸王一》)。盖以地言,南京接近徐达左所居之苏州光福;以时而言,良夫死于建文二年(1395),朱贤挺移居南京在永乐七年。徐氏死后不久,《小春雷》或为齐藩所得。
5)周在建(榕客。1655–1722)。齐藩之后,《小春雷》之藏主即与李澄中并时而稍后之周榕客,榕客乃父,即明清间之名学者周亮工(元亮,减斋。1612-1672)。周榕客尝藏《小春雷》,见其《近思堂诗》「七言绝句」卷中《赠郝六谦二首》之第二首::
谈星卜易搜传本,流水高山爱好音。忽忆春雷清韵远,我惭堕计误名琴。
末注:余旧有唐琴春雷,为友借去不还。今思之,尚有余憾。
末句自注:余旧有唐琴小春雷,为友借去不还。今思之,尚有余憾。(《清代诗集汇编》册194,总713)
此诗后第二题为「壬寅元旦后三曰」,知赠郝诗当作于此前一载。时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榕客六十七岁。藏琴「为友人借去不还」之憾事,当远在此载之前。
6)陈穆堂(逢衡。1821-1848)江都人。穆堂不永寿,得年仅二十八。考证如下:
道光年间。凌霄(名仁锦。云甫。1882-1961)《快园诗话》卷十:
陈穆堂逢衡,扬之藏书家首屈一指。有琴名《小春雷》亦希世珍也。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705。311页)
7)柳一厔(生卒不详)「今虞琴社」成员,最后出现于献中之《小春雷》旧主。
《小春雷》最后出现于文献,已民国二十五年(1936)、抗曰军兴之前夕。缘该年苏州操琴者二十八人成立「今虞琴社」。明年十月,琴社出版《今虞琴刊》,创办人即张充和先生之尊师查夷平。该刊著录小春雷云:
小春雷 (琴名),同上(仲尼),小 ,同上(桐), 梅花,沉厚,木 。柳一厔(藏者)
《小春雷》自随徐达左先祖从汴京南渡,于元、明间先藏于苏州光福。明初为齐世子所得,移于南京。清初周在建所得,亦藏于南京。道光年间,为陈逢衡移于扬州。民国年间,归吴中柳一庢。六百年来,此琴终不出江苏境外。直至七十载前,偶为藏家先翁宦游江南购得,始飘洋过海,入藏于在美国西岸。嗟乎!上文所及李澄中友张衡得一唐雷琴,尝叹曰「千年神物,何幸遇之!」
拍品分类:工艺品杂项>工艺品其它
拍卖会:金洲8周年亚洲古董艺术精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亚洲古董艺术精品专场
预展时间:2019年12月13日-14日 上午11:00-下午5:00
2019年12月15日 中午12:00-下午3:00
预展地点:2255 Clement Street (24th Ave) San Francisco, CA 9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