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0311
估价:RMB20,000—30,000
成交价:流拍
拍卖时间:2019-12-17 下午2:00
拍卖地点: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五层
拍卖公司:北京影易
简介:作品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经历了产业革命和交通革命洗礼的英、法、俄、美等强国,出于对原料、市场等因素的考虑,纷纷将视线投向了远东。 普鲁士王国政府(德意志帝国)也于1860年派出了由艾林波伯爵率领的规模庞大的外交使团前往东亚,意欲与中国、日本等建立外交关系,缔结商约。这个由外交官,科学家,医生,艺术家和商人组成的外交使团配备有三艘军舰,实际上混杂着帝国赋予的、外交和经济表像之外的各种使命。画家艾伯特·伯格(Albert Berg,1825-1884)就是其中一员。使团于1861年3月到达上海。正值英法联军入侵之后和太平天国运动兴盛之时,清政府只允许使团少数成员前往天津谈判。艾伯特·伯格随团抵达天津并对天津、北京的风景建筑做了大量的速写与彩图记录。9月清政府被迫与普鲁士签署《通商条约》,标志着中国与德国(以普鲁士为代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回到德国后,伯格于1864年在柏林出版了石版画集《普鲁士特使远东风景记录:日本.中国.泰国》(Ansichten aus Japan China und Siam: die preussische Expedition nach Ost-Asien》,限量编号印制100部。 此版画集共计60幅,其中日本30幅、中国21幅、泰国9幅。此幅上拍的铜版画收录于该版画集中,尺寸较大,手工上色精美,品相完好。
收藏摄影书
影易拍卖
2012年6月4日,“过云楼”珍藏在北京拍出2.16亿元的价位,并出现了一场“国家优先购买”的争夺,引起了社会对古籍善本收藏的关注。在摄影书的收藏上,1873年出版的《福州和闽江》( 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摄影集在2006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出了18万美元(时价约135万元人民币)后,价格持续上涨,并创出了34.5万欧元(时价345万人民币)的交易纪录。
摄影书出版网站总监琼克·柯尔伯(Joerg Colberg,The Independent Photo Book)认为“一本优秀的摄影书,需要不同元素,如照片、编辑、排序、设计、构造等等整体的和谐。一本好的摄影书就是一件艺术品。”其实摄影与书的结合有无限的可能,是摄影家创作、展示、销售的重要形态,从个人摄影作品集到家庭相簿,从影像研究报告到艺术家展览画册,再到手工书和限量摄影画册。隐藏在封面与封底之间的摄影不单单是照片凝固下来的瞬间再现,它还同文字和设计一同,构建出独一无二的纸上摄影艺术世界,并以其独特性吸引着摄影界、学术界和收藏家的青睐。
这一轮摄影书收藏的兴起,源自安德鲁·鲁斯于2001年编辑出版的《101本摄影书》(Andrew Roth,The Book of 101 Books)。该书收入了从1870年至1970年代的多本中国摄影画册。著名摄影人马丁·帕尔于2004年开始《摄影书中的历史》(Martin Parr,The Photobook: A History)的研究,他认为中国是一个遗失了摄影画册历史的国家。他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和美国光圈出版社合作,在2015年出版了《中国摄影书》(The Chinese Photobook)后,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展示了中国摄影画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建起了中国摄影画册历史图谱的基础。
中国摄影收藏界也敏锐地意识到摄影书和手工书出版和收藏的趋势,于2009年推出了中国摄影史上重要古籍善本专题拍卖,整理出“中国摄影史值得阅读和收藏的40本摄影书”,推出“影易 - 中国摄影画册TOP10”榜单,评选年度摄影书,并在摄影博物馆和美术馆增加了摄影书的收藏。限量版摄影画册和手工书的制作,也在摄影书收藏的大趋势下,成为艺术家越来越重要的展示和营销方式。
摄影书的收藏,可大致分善本摄影书、独立出版摄影书、手工书和文献手稿等几类。原版书所具有的完整性,为摄影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民国精品《燕京胜迹》由胡适作序,布勒松的《两个中国》(From One China to Another)法文版由哲学家萨特作序,美国版由韩素音作序,名家的文字为照片的读解提供了不可多得维度。
收藏古籍善本摄影书,第一注重摄影家的艺术成就,其次是图书出版作为艺术品的属性,还有发行量、出版年代、版本、品相,有无作家签名以及被收藏的历史等诸多因素。
自“中国摄影史重要古籍善本书”首拍后,一批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所“遗失”的摄影古籍善本陆续浮出,其中不少以图像史料的面目出现的摄影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的属性,在中国摄影文化传承中国摄影文化发展史、视觉艺术史、中外交流史,中国美术史、传播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如刘半农、郎静山、陈传霖、卢施福、刘体志、黑白影社、北京光社、中华摄影学社、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等出版的刊物,外国来华的摄影家乔治·派斯(George Uvedale Price)、山本赞七郎(Yamamoto)、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山根倬三(Takuzo Yamane)、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喜仁龙(Osvald Siren)、关野贞(Tadashi Sekino)、恩斯特·柏石曼(Chinesische Baukeramik)、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怀特兄弟(White Brothers)等出版的画册,都是收藏市场的指标性标的物
日本自1894年的甲午战争后,就开始在中国进行系统的影像采集,出版有大批中国题材的摄影画册,如山本诚阳(Yamamoto Chengyang)《北清事变写真贴》(1901),小川一真(Kazumasa Ogawa)《日清战争写真贴》(1895-1896)和《清国北京皇城写真贴》(1906),山根倬三《长江大观》(1917),关野贞的《热河》等都是收藏的指标摄影书。有些出版物的印制版数十分稀少,如《天龙山石佛集》的印数不过50 册;呈现辽金时代最重要的佛教建筑华严寺民国时期的全貌的《大同大华严寺》编辑后,未及付梓即在美军的轰炸下尽失版样,仅留存样书。
摄影书的收藏,还可以关注出版商,如民国时期的别发印书局、商务印书馆、华生出版社(A.S. Watson & Co.)、良友画报、柯达公司等,都曾出版过一批中国摄影史重要的摄影书。比如别发书局于1933年出版著名摄影家郭锡麒的《南京影集》在伦敦精印装帧,由甘乃光作序,林森题字,不仅是收藏摄影家艺术品的参考资料,也是考证日本侵略者屠城前南京历史风物的重要视觉史料。
摄影书的收藏还可以拓展到早期摄影杂志和早期红色中国的摄影出版物,如英国人查尔斯·兰德勒·戴维斯创刊于1868年的《中国杂志》(The China Magazine),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采用照片的杂志。他采用手工将蛋白照片粘贴入册。
民国众多的摄影文献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摄影发展和创作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有影响的刊物,如《良友画报》、《北洋画报》、《摄影杂志》、《摄影画报》《天鹏》《柯达摄影杂志》《中华摄影杂志》《飞鹰》等都是收藏摄影书的不可或缺的藏品。新闻摄影局于1951-1952年出版的《摄影工作》是新中国的第一本摄影杂志。五十年代新华社出版的《摄影业务》(《摄影世界》的前身),文革期间出版的唯一的摄影杂志《新摄影》等,都是摄影收藏不可或缺的藏品。
鉴于数码影像和互联网的普及,通过摄影书传播作品的时代已经翻篇了,可以预计制作精美的限量版摄影画册和手工书,将会成为摄影艺术收藏的趋势。 (完)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舆图照片
拍卖会:2019年秋季首届拍卖会
拍卖专场:影像专场
预展时间:2019年12月15日-16日 上午9:30-下午7:30
预展地点: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