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珍收藏
收藏鉴定有唐珍

1959年作 陈梦家 豫剧《红日》原稿附信札一通拍卖记录_拍卖价格

拍品编号:0722

估价:RMB300,000—400,000

成交价:747,500

拍卖时间:2019-12-18 晚上20:00

拍卖地点:上海四季酒店三楼宴会厅 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拍卖公司:朵云轩

1959年作 陈梦家 豫剧《红日》原稿附信札一通

简介:钢笔纸本 稿纸2本119页附信札一通含信封
说明:信札内容:国华兄:十月间济南来信,早已收到,一恍又是一个月了,兹检出红日豫剧原稿,可笑之作,举以奉赠,作为纪念。其中是否有可采用之处,很难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盛暑中挥汗做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匆匆即撰安。陈梦家。一九六一.十一.七。

陈梦家写豫剧《红日》
张新颖
一 两年前听朋友说,陈梦家写过一个豫剧剧本《红日》,很是吃了一惊。不久前,上海朵云轩征得陈梦家的这份手稿,我得以先睹,惊讶落到面前的实物上,仍然不肯消散。因此写这篇短文,试作介绍和梳理。这个剧本是一九五九年写的。前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欢送陈梦家等十四人下放河南农村劳动,赶赴洛阳东郊白马寺镇十里铺村的植棉场。一九六〇年一月初返回北京。就是在这下放劳动期间,陈梦家编写了豫剧剧本《红日》。为什么会写这个剧本呢?是陈梦家主动要写的?还是组织安排他写的?这个原因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编写这个剧本,领导是支持的。陈梦家仔细记录了编写的进程日期,并计算共用时“十八天半”,在给友人的信中更准确地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半工”的说法,表明是得到允许,用一半的劳动时间来做这件事。用来改编的原著,当然是那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作品。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一九五七年七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八月第八次印刷,已累积印数五十七万九千册;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一九五九年译成英文;一九六二年拍成电影。原著篇幅很长,人物众多,是所谓“史诗”式写法;陈梦家在改编的时候,基本删除了写高级军事首长的地方,而着重表现连班普通战士在战争中的锻炼和成长,附带也描写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豫剧<红日>编写提纲》中说:“这是一个现代的豫剧,道白采用原书的现代语的对话。在唱词方面,除以梆子为主外,我们以为可以穿插一些洛阳曲子,使音乐丰富多样。原著中的歌子,也照样的保存下来。只要我们调制得合宜,是可以融合无间的。” 改编这个剧本是为了“农村中的业余剧团”演出用的,所以《提纲》中特意说明:“农村剧团在农村巡回演出,虽是现代剧,似乎在布景和道具方面,应该力求俭省。我们既是以豫剧形式演出的,因此可以多多利用旧有的形式,使布景简化而以唱词唱出场面的情况。” 剧本写成后是否演出过,不得而知,大概是没有。但在改编时,陈梦家是处处想着它是“可用”的,《提纲》最后甚至设想,这个“初次试编的”剧本,“稍加修改以后,也可以作为话剧演出。” 陈梦家的剧本手稿,用钢笔写在横格纸上,清晰,完整,由几个部分组成:
一、豫剧《红日》编写提纲(3页);
二、人物表(4页);
三、目录(1页);
四、正文
第一场 涟水城外雄师含恨走(8页);
第二场 虎头岗上攻占辛勤练(17页);
第三场 吐丝口镇装哑捉俘虏(13页;后面还有一页,划掉了);
第四场 莱芜城郊激战获全胜(17页);
第五场 沂蒙山里伤员赴前线(17页);
第六场 沙河渡口杨军救军长(19页);
第七场 孟良崮上红旗迎日飘(19页);
正文结束页(第七场末页),写有“1959/6/29 写毕”,“1959/7/11 修改抄完共用318天1/2。大热十里铺中”。
五、还有两张纸:一张写有“红日初稿”,此页用画“正”的方式记录工作时日,分列三个时段:“看 5/26—6/5 9日;编 6/6—6/28 19日;抄 6/29/—7/10 9日”;另一张,写“每页 22行X15字=330字”。
二 提起陈梦家,我们自然会想到他早年是新月诗人,之后成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还会想到他搜集流散在欧美的商周青铜器资料,不大会想到他和豫剧有什么关系,绝不会想到他有一天竟然写了个豫剧剧本。虽然突兀,多少也算有迹可循。赵萝蕤《忆梦家》里说,“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新文学史料》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一九五六年夏天,《人民日报》副刊编辑姜德明在萧乾陪同下访陈梦家,陈梦家谈起近年来迷上了地方戏,特别是河南豫剧,姜德明即请他写点看戏随笔(姜德明:《诗人陈梦家》,《寻书偶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陈梦家的看戏随笔,谈豫剧的有好几篇:《论老根与开花》,是看了洛阳豫剧团两出老戏《穆桂英挂帅》和《姐妹告状》后有感而发,借演员之口,提问:“老根都刨了,怎么能放花?”(《梦甲室存文》,陈子善编,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188-190页)《关于电影<花木兰>》,赞叹常香玉天赋的歌喉、炉火纯青的艺术,赞成将好的地方戏多拍成记录电影;(同上,191-193页)《看豫剧“樊戏”》,介绍他到西安特地拜访的“樊戏”剧团,文章开头说:“几年前在北京吉祥戏院看曲周萧、素卿演《三拂袖》,觉得好听好看而情节有趣,从此看上了河南梆子。”最后建议:“我一向以为,作为全中国、作为华北官话区域中心的北京,应该有一个豫剧院。”(同上,196-197页)——即便如此,陈梦家也不会想到,两三年之后,他会自己动手,编写一个豫剧剧本吧。
三 这个剧本手稿,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朵云轩征来的手稿,附有一封陈梦家的信:
国华兄:
十月间济南来信,早已收到,一恍又是一个月了。茲检出红日豫剧原稿,可笑之作,举以奉赠,作为纪念。其中是否有可采用之处,很难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盛暑中挥汗作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匆匆即祝
撰安
陈梦家 一九六一、十一、七 原来陈梦家把剧本手稿送人了。受赠者王国华,是王献唐的第三个儿子。这样一看,就清楚了。王献唐一九六〇年去世后,王国华将若干遗稿寄给陈梦家,请求帮助整理。陈梦家建议以四篇性质相近的文章,汇为一书,即《山东古国考》,并于一九六四年写此书“后记”,其中叙及与王献唐的交往:“一九四〇年前后,以齐鲁古陶文的探讨,始与先生订文字交。解放后在济南相见,随后在北京又数数倾谈,服其淹博通达。先生常以长条粗黄纸作信笺,讨论学问,剖析细微,见解新颖,而墨书清丽,文词庄谐并出,如其为人。”(《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一九八三年,279页)一九六三年陈梦家为《尚书通论》重版作“重版自叙”,特意提及:“一九六〇年归自洛阳十里铺,故友王献唐先生山东来说,殷殷以此书的修订相嘱,而我亦深感初版颇多疏略之处,欲谋修改,稍事弥补。”(《尚书通论》,中华书局,二〇〇五年,2页)陈梦家以“可笑之作”,奉赠故友哲嗣,“作为纪念”;王献唐后人珍视这份手稿,小心保藏于青岛家中,历经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动荡不已而未毁未失,完好如初。
四 这份豫剧剧本手稿的存在,实证了陈梦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意外”、一段“插曲”,他说是“可笑之作”,“盛暑中挥汗作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语调似乎轻松,恐怕也未尝没有自嘲之意。想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情下“作此游戏”,却很难轻松起来。远的不说,就从“文字改革”说起。一九五七年,陈梦家连续在报纸上发表《略论文字学》、《慎重一点“改革”汉字》、《关于汉字的前途》,直言对“文字改革”和汉字简化的意见。逆势而持異议,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呢?远在重庆的吴宓,收到友人寄来的《文汇报》五月十七日刊有《慎重一点“改革”汉字》的剪报,五月二十日日记中记:“宓读此剪报,始知宓一向太过慎重,太为畏怯,愧对自己生平之志事矣。即致唐兰、陈梦家一函,述感佩之意。”八月十六日,又记:“北京有陈梦家,以反对文字改革为其罪。按宓于五月二十日致唐兰、陈梦家一函,似因浆糊潮湿,邮票脱落,该函竟以‘欠资无人收领’退回,宓幸免牵连矣。然宓自愧不如陈梦家之因文字改革而得罪也。”(《吴宓日记续编》,北京:三联书店,二〇〇六年,第三册,88-89页,152-153页)陈梦家没有接收到来自旧日同事的“感佩之意”,却必须接受接连不断的批判,批判文章可以列一长串,批判会也是一次又一次,他被打成“右派”,而且是考古所“反右”的主要对象。到一九五八年三月,赵萝蕤因精神遭受刺激而发病,陈梦家为妻子住院治疗,多方求助,焦头烂额。由五月中旬陈梦家写给王献唐的一封信,可见他这一时期情形之一斑:
献老:
你五月十二日手教,到底来了。在此时如此心情中,得你庄谐的教言,使我感激。上次写信时,仿佛是我妻子大病初愈(已一切照常),出院回家的几天,那时我尚觉安定一些。岂知病未好透,出院廿天,忽于前数日有重行爆发之势,积至昨日(即前日午夜),忽山崩海沸,令人惊愕。我只得黑夜重行送院急诊,候至昨晨八时,历经哀求,始得重入病房。病人多,床少,挤进去争一席之地,有如此之难。此是我第二次经历,化险为夷,此刻已较平静。然经此激动,我之心情,你当可想而知。我与她共甘苦已廿五载,昨日重送入院,抱头痛哭而别,才真正尝到了这种滋味。人生需为此而来,夫复何言。
……
以上还是十四日写的,后来病况又有恶化,至觉不安之极。……
……
今早一大早即起,小小庭园中,太太心爱的月季业已放苞待放,令箭荷花射出了血红的几箭,最可痛心者是一群黄颜色的美人蕉全开了。美人蕉啊,何以名之为蕉?憔悴乎?心焦乎?
(《王献唐师友书札》,青岛出版社,二〇〇九年,1842-1844页)
一九五九年陈梦家在洛阳种棉花,六、七月“半工”改编《红日》前后,还为另一件事发愁。考虑赵萝蕤的状况,他致信夏鼐,请求帮助调动妻子到文学所。文学所同意向北大借用,北大西语系坚决拒绝。这期间陈梦家和夏鼐多有书信往返,事情最终未成。十一月二十五日,陈梦家给赵萝蕤写信,说自己的情况:“反右倾运动,对像我这样的人,有了很大的影响。……反右倾是一次很激烈的阶级斗争,不下于反右,而与它极关联的。……在农村公社中,也反映了一些,常常开辩论会,找典型人做对象,教育群众。对于食堂,对于排队,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对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态度。我在此终日无议,不是少说,根本不说什么。因牙疼,也久不说话。有些小事情,注意得还不够,还要小心又小心。希望平平安安的,在年底以前回家吧。看光景,我们是要住满十二个月才允许回去的。”(方继孝:《碎锦零笺》,山东画报出版社,二〇〇九年,33页)他倒是平安回到了北京,但此后的日子,却难得平安,一九六六年更是不堪凌辱,竟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

陈梦家生平
陈梦家,笔名陈漫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是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早年曾毕业于南京大央大学法律系,1932年又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1934年改攻古文字学,1937年曾在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陈梦家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天》、《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等多种专著。1927年,16岁的陈梦家受著名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8岁时,他的新诗《那一晚》被徐志摩推荐,以笔名“陈漫哉”于《新月》杂志上发表。此后数年间,他以“陈漫哉”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新诗,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并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1931年1月,陈梦家的首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他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此时尚在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称中央大学)就读法律专业的陈梦家还担负着由徐志摩主编的季刊《诗刊》的编辑工作。《诗刊》是后期新月派的主阵地,刊发过闻一多、林徽因、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著名诗人的作品。1931年7月陈梦家毕业后,应徐志摩之邀前往南京,选编了新月派十八位代表诗人共八十首诗的诗集《新月诗选》。次年初,陈梦家将徐志摩的遗稿编集为《云游》,并整理选编了自己的诗稿,结为《铁马集》。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陈梦家投入十九路军,在淞沪前线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作诗多首,后编为诗集《在前线》。2月下旬从前线归来后,他应闻一多之邀,前往青岛大学任助教。受老师闻一多的影响,他开始尝试研究甲骨文。1932年底,陈梦家前往北平,就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33年初,日军进犯热河,1月14日,陈梦家再次主动赶赴前线。此次参战的经历,陈梦家未曾有过记述,只在1951年的自我检讨中提及自己曾参加热河冷口之战。1934年1月,《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8月,陈梦家从历年诗作中选出二十八首,结为《梦家存诗》,作为自己“七年写诗的结账”。此后,陈梦家不再作诗,转入研究。1934年至1936年,陈梦家师从容庚、唐兰,在燕京大学攻读古文字学。自1936年起,他开始在《燕京学报》《禹贡》《考古》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仅1936年就发表了《隼夷考》《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令彝新释》等七篇文章。陈梦家酷爱收藏,尤以明清家具见长。上世纪40年代末,陈梦家与夫人赵萝蕤先后从国外归来后,分别在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任教,生活安谧雅致。巫宁坤《一代才女赵萝蕤教授》中回忆:“他俩住在朗润园内一幢中式平房。……室内一色明代家具,都是陈先生亲手搜集的精品”。陈梦家藏友颇多,商承祚、张伯驹、启功、王世襄等文物鉴赏名家均与其往来密切,但与他交情最深的当首推“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王世襄一直将陈梦家视为自己在明式家具研究方面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他的经典著作《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收入了三十八件陈梦家旧藏家具的图片,书的扉页上,印有“谨以此册纪念陈梦家先生”十一字。2000年,赵萝蕤的家人将26件明式家具捐给了上海博物馆。2013年,赵萝蕤的弟弟赵景心又将23件明清古典家具捐赠给湖州市博物馆。1944年秋,经费正清和金岳霖介绍,芝加哥大学聘请陈梦家至该校东方学院开设古文字课程,借此机会,陈梦家开始搜集流散海外的中国青铜器资料,“从第二年开始他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然后回到芝加哥大学的办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出清样。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访问、整理,再访问再整理。凡是他可以往访的藏家,他必定敲门而入,把藏器一一仔细看过,没有照相的照相,有现成照片的记下尽可能详尽的资料,不能往访的,路途遥远的,或只藏一器的,他写信函索,务必得到他需要的一切……梦家是无所顾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门的……只要有可能,他就要把每一件铜器拿在手里细细观察,记下必要的资料……”(赵萝蕤《忆梦家》)为了尽可能全面搜集流散海外的铜器资料,陈梦家往返底特律、克利夫兰、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纽约、纽黑文、波士顿、普罗维登斯、普林斯顿、旧金山、火奴鲁鲁、多伦多等数十个北美城市,并于1947年前往英、法、丹麦、荷兰、瑞典等国,遍访当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借助这些资料编成的《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一书,共收入三十七家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学等公家收藏机构,以及六十二位私人藏家、十三家古董店所藏共八百四十五件青铜礼器,其中尚未包含青铜乐、兵、车马和日用器具及欧洲、加拿大所藏铜器。在这一过程中,陈梦家所见铜器估计在三千件以上,他亲手摩挲了其中绝大部分,并摄影存档。即便是在交通、通讯、摄影等技术远超当时的今日,由一人来完成这种艰巨浩大的工程,也是难以想象的。而由此编纂而成的《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一书,至今仍是国内文物工作者,尤其是青铜器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书。1947年,陈梦家完成了《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初稿,将其交给哈佛大学后,拒绝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劝他留居美国的建议,于10月返回中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47年11月,清华大学决定成立文物陈列室,陈梦家任筹委会主任,为学校四处搜求文物,还说服了当时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卢芹斋将收藏的令狐君嗣子壶捐给国家,使这件流失海外的青铜重器得以回归祖国。现在,这件铜器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52年,大学开始院系调整,燕京、辅仁等教会出资创办的学校一律停办,清华大学全部文科系取消,陈梦家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这个时期,陈梦家“在甲骨、金文、年代学及其他方面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的新阶段”(周永珍《陈梦家传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陈梦家搜集、整理了四万多片甲骨拓片,完成了一部七十余万字的甲骨学巨著《殷虚卜辞综述》。1956年,陈梦家买下钱粮胡同34号的一个小院,因购房所用是《殷虚卜辞综述》所得稿酬,他将这处居所命名为“一书院”,并给书房取名“梦甲室”。1957年,陈梦家被划为“右派”,罪名之一是“反对文字改革”。事情源于他在5月17日发表于《文汇报》的文章《慎重一点“改革”汉字》,他从文字学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实行汉字简体化、拉丁化的看法,“文字是需要简单的,但不要混淆。这些简化字,毛病出得最多的是同音替代和偏旁省略。简化后有些字混淆了”,“在没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地宣布汉字的死刑”。1960年6月,夏鼐以协助整理新出汉简的名义,将陈梦家派往甘肃省博物馆,使之远离风暴中心。1962年,陈梦家著成《武威汉简》一书,两年后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62年底,陈梦家被召回考古所进行《殷周金文集成》、《居延汉简甲乙编》的编辑准备工作。屡经波折的《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终于得以内部出版,只是被改名为《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署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回到考古所后的三年多时间中,陈梦家还完成了十四篇约三十万字的汉简研究论文,后于1980年整理为《汉简缀述》结集出版。陈梦家去世后,赵萝蕤与父母及弟弟赵景心一家住在美术馆后街22号赵家老宅中。2000年,美术馆后街22号这所明代四合院被强拆。妻子赵萝蕤在《忆梦家》中写道:“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他认为京戏间或流于呆板和程式化,倒不如有些脍炙人口的地方戏曲清新活泼、生动有趣。本次拍品《陈梦家 豫剧<红日>原稿附信札一通》创作于1959年。此时,陈梦家已经被打成右派,时日艰难。1961年陈梦家将此稿寄给济南的友人“国华兄”。受赠者王国华,是王献唐的第三个儿子。陈梦家与王献唐同为考古学家,金石学家,二人在学术上时有交流。据陈梦家学生王世民回忆:“第一次和梦家先生见面是1956年暑假,在故宫的铜器鉴定会议上。那时有八位著名的青铜器专家应聘为鉴定委员:徐森玉老前辈75岁,郭宝钧、容庚、于省吾、王献唐四位60多岁,唐兰和商承祚50多岁,最年轻的陈梦家45岁”。《耿介敢言忠诚于学术的一代学人——于省吾与陈梦家》中提到“陈梦家自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为避免连累亲友,他给自己定了个“三不”,即:不到朋友家串门,不与朋友聚餐,不给朋友写信。当然亦有例外,如徐森玉、王献唐、于省吾等,因他们不在乎陈梦家是不是右派,所以陈梦家的“三不”,对他们不起作用。”可见,王献唐与陈梦家是患难之交。1960年王献唐去世后,王国华将若干遗稿寄给陈梦家,请求帮助整理。王国华之子王福来回忆称:“我父亲是青岛的文化学者,他不论什么时候,始终坚持整理我祖父的东西。因为他的整理,所以在1979年,第一次出版了我祖父的书,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可是我父亲1983年2月5号走了,但我们家整理我祖父的这些东西的基础,都是我父亲打下的基础。”在王国华根据王献唐遗愿,于1961年和1963年,分三批将先生遗存的古籍善本、名人字画、碑帖拓本、著作手稿等文物资料共计1690种、6245件,全部捐献给山东博物馆。陈梦家信中道:“兹检出红日豫剧原稿,可笑之作,举以奉赠,作为纪念。其中是否有可采用之处,很难说。我是用了三十六个‘半工’写成的,盛暑中挥汗做此游戏,亦人生一乐事也。匆匆即祝。撰安。陈梦家。一九六一.十一.七。” 此时,离他不堪受辱,愤而自杀仅剩五年时间。

拍品分类:古籍善本>书札文牍

拍卖会: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陈梦家《红日》手稿

预展时间:2019年12月16日-17日 上午9:30-下午18:00

预展地点:上海四季酒店 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唐珍收藏 » 1959年作 陈梦家 豫剧《红日》原稿附信札一通拍卖记录_拍卖价格
有类似藏品需要鉴定?点击这里开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