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0518
估价:RMB1,600,000—2,600,000
成交价:1,840,000
拍卖时间:2019-08-04 下午19:30
拍卖地点:厦门瑞颐大酒店A厅
拍卖公司:保利厦门
简介:来源:
日本藏家旧藏
参阅:
《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09年,页104-105,图版50;
《龙泉窑青瓷》,朱伯谦编著,台北,1998年,图版160
玉壶春、匜、盏与盏托,此套龙泉粉青釉酒具,典雅而奢华,成套归集,实为有心。古人喝得酒基本是未蒸馏的低度白酒及黄酒,高度酒精烈性酒是元代通过蒙古游牧民族引入中原。随着酒的变化,酒具等相应酒文化也一并更新。从唐宋的大罐大碗,改为小杯、小盏。精美的酒具,是日常闲居燕饮中的不可缺少。在叶英挻著《中国古陶瓷──龙泉窑》书中记载:元代墓葬壁画及大量墓葬窖藏等出土器物的伴出关系表明,玉壶春瓶、匜、盘盏是流行于元代的一套酒器组合。
玉壶春瓶,撇口,圆唇,直颈,溜肩,垂鼓腹,底呈圈足;此瓶器形修长饱满,秀美挺拔,曲线玲珑,线条优美。加之胎质细腻,胎体较厚,全器施青釉,釉色清淡莹润,人称“橄榄青”者,为元龙泉之佼佼者,釉肥润,足削平,外露胎;在龙泉窑玉壶春瓶中也属精品之作,此瓶釉色质美,映衬其器形比例之秀雅,乃明代早期,尤以永乐一朝之龙泉青瓷特征。
玉壶春瓶自元代开始,便为主要酒器,例可参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龙泉釉玉壶春瓶,见蔡玫芬主编:《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台北,2011年,页104-105,图版50。该藏品与本品形式相近,据书中所言,该器“颈较细,足较薄,或为元代烧造”。另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件类似的龙泉玉壶春瓶,著录于He Li,《Chinese Ceramics: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1996年,页176-177,图363。一类同作例刊载于《中国陶磁: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东京,1987年,图版587;另一例曾展于《中国青磁展》,日本陶磁协会,东京,1950年,编号79,2003年10月26日于香港苏富比售出,编号49;元代作例亦可相较,其器形较为修长,釉色略呈散,如一例载于朱伯谦,《龙泉窑青瓷》,台北,1998年,图版160,展现了明代制瓷成就之精美细致。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明代玉壶春一例,后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售出,编号219,成交价232万港币。
匜,为仿青铜器型,圆口,弧腹,小平底。口沿一侧置一圆系,另一侧置流。内外施梅子青,其色泽雅美,别致清新;口沿及流等处因釉薄而呈淡淡的褐黄色,使得器物轮廓鲜明。
匜最早原为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汉代以后出现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匜。《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汉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并取代金属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瓷质匜也应运而生,至宋元时已于皇宫贵族间流行为用。
此匜之形,或源自金属器。安徽合肥窖藏发现之银匜,与本品十分相似,伴随出土的还有一银玉壶春瓶。该窖藏出土物中,有饰八思巴文者,且纪年至顺癸酉(1333年)北京元墓出土的一件白瓷匜,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录于《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北京,1991年,图版70。在高安元代窖藏瓷器中,亦见相似的釉里红匜,器心绘饰飞雁衔芦纹,框以发色较浓之红地划卷草纹带,收录于《高安元代窖藏瓷器》,北京,2006年,页68-69。唯似本品之元龙泉匜,翻阅公私藏瓷,未见类似做例,疑为孤品。
拍品分类:陶瓷>元代以前陶瓷
拍卖会: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远山晚翠—中国古代陶瓷
预展时间:2019年8月1日-3日 上午10:00-下午20:00
预展地点:厦门瑞颐大酒店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