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0152
估价:HKD13,000,000—20,000,000
成交价:21,830,000
拍卖时间:2019-10-06 上午11:00
拍卖地点:香港瑞吉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径1号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
作者:吴冠中 (1919~2010)
简介:来源
台湾 高雄 茉莉画廊
亚洲 私人收藏
展览
1997年5月10日-7月13日「吴冠中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北 台湾
附台湾 高雄 茉莉画廊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吴冠中
我画过西藏高原、玉龙雪山、重重迭迭的山城、西双版纳的节日,但我最爱画,而且年年想画的,还是江南故乡。
─吴冠中〈归乡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纵观吴冠中一生创作,唯有江南景色是他最为永久的创作主题,他对江南的油画创作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而后直到晚年,这一主题贯穿他一生,可谓是毕生情结。艺术家的祖籍江苏宜兴始终都是他心中最为温暖与魂牵梦萦的所在,自1940年代赴法以来,他再未能回乡定居,因此他画中的江南雨巷与民居,不仅承载着他对艺术的希冀,同时也是他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与眷恋。90年代的吴冠中已蜚声国际艺坛,1992年更是以首位在世中国艺术家身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尽管如此成就,他仍初心不减,而后这一时期的绘画中可看到他的坦然、从容,更可感受到这位世界瞩目的艺术家游走于具象与抽象后的反璞归真。
吴冠中一生热爱文学,中学时期便渴望以文学为生,在当代作家中最为崇拜鲁迅先生,他曾说「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不仅因为鲁迅一生不畏权贵的正直凛然,也是因为在他针砭时弊辛辣文笔的背后,笔下的也都是故乡人,吴冠中读鲁迅、画绍兴,不单是表达自己精神的仰慕,同时也在安放他自身的乡愁。吴冠中画江南,寻觅孕育出鲁迅的一方水土,描绘为鲁迅遮风挡雨的江南故居,他曾多次往来于绍兴采风、写生,本次首次曝光市场的《鲁迅故里》(Lot 152),诉说了当代中国伟大艺术家对前辈文学家的致敬。
游目骋怀,沉潜往复
9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视野也日渐开阔,此时的吴冠中先后在法国、英国、印尼等国家写生并举办展览,面对如此多的文化上的碰撞与交流,再一次唤醒了他留法时期树立的「优秀的艺术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而在各国人心中唤起共鸣」的观念。此时的艺术家在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下,创作风格更加洒脱,过去的他颇为重视造型,重视写生与物体的形态,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的抽象元素则更为鲜明,他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穿梭游走,印证着其「风筝不断线」的理论,将造型高度提炼成了一种形式美,且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的。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我感到佛的解脱。回头是岸,回头遥望,走过了三方净土:灰、白、黑。
—吴冠中〈三方净土转轮来:灰、白、黑〉
离形得神,三方净土
步入晚年的艺术家,阅尽人间秋色,看遍世间繁华与沧桑,更加怀念起自己的童年与故乡。创作于1996年的《鲁迅故里》描绘位于绍兴的鲁迅故居,同时也是吴冠中心中往昔的江南,他曾记述:「我坚定了从江南故乡的小桥步入自己未知的造型世界。60年代起我不断往绍兴跑,绍兴和宜兴非常类似,但比宜兴更入画,离鲁迅更近。」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鲁迅精神的仰慕,同时也是他在绍兴遥想家乡宜兴,从而进入到空间、感情与思维上的再度创作。承袭自70-80年代对水乡景致娴熟的描绘与其日益娴熟的抽象性表达手法,画面将黑、白、灰三色与几何块面的构图运用到极致,艺术家利用黑白两色来描绘江南独有的建筑,灰色则用来处理特属于江南饱含水汽的自然光线,斑斓的彩色色块跳跃着散布在画面上,也为黑、白、灰三色之中平添了一丝趣味。画面中所呈现的长方形块面与弧形线条都体现出艺术家对几何抽象的精彩演绎,线条与块面的交织充满着张力与节奏感。他的创作语汇愈加凝练,描绘的主体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这体现了他对这种「意象美」与「形式美」的解析。他将对故土的饱满情感安放于并不脱离真实生活形态的水乡场景之中,形成了拥有艺术家独特视角的东方抽象作品。
泰然自若,文人风骨
纵观吴冠中一生对江南景色的创作无一不是带着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吴冠中曾提到「我画过许多江南,大多提名『鲁迅故乡』,因其几乎都孕育于绍兴。」1978年应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邀请创作油画《鲁迅故乡》,以一种全景视角展现的是绍兴全貌,丰富的空间感使得画面气势伟岸,这也与鲁迅精神中博大坚毅的气质相吻合,让人联想到鲁迅文学作品《吶喊》中的对陈腐观念辛辣的批判。90年代以来的吴冠中油画更加关注对平凡景色的描绘,此时所创作的《鲁迅故里》将画面聚焦为鲁迅的祖宅,一砖一瓦之间展现的是江南的朴素与柔情,画面中的斑斓色点与人物点缀透露出一种浓浓的温情与人文情怀,让人更多的想到的是先生的孩提时光—百草园里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和他当年在桌上刻了「早」字的三味书屋…。
《鲁迅故里》不仅是罕见的以鲁迅为题材且有着完整水乡风貌的油画创作,同时也是艺术家晚年质朴纯粹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吴冠中对「油画民族化」一生的践行,它承载着艺术家对故土的一往情深的爱恋,它代表了「鲁迅式」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中国文人风骨,更展现了中国20世纪一代艺坛巨匠的人生理想与生命境界。
我画过西藏高原、玉龙雪山、重重迭迭的山城、西双版纳的节日,但我最爱画,而且年年想画的,还是江南故乡。
─吴冠中〈归乡记〉
吴冠中
吴冠中于70年代晚期,在油画创作之余同时开始钻研水墨画,并把这一时期称为「水陆兼程」,因多年来扎实的油画技法,转乘「水路」促成了艺术家的另一个创作高峰。在吴冠中的眼中,东西方的创作与审美如同攀登高峰时走的不同两条路,最终会殊途同归,「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异不是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同时运用水墨挥写。」吴冠中践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三十年,这历练了他对情境有敏锐的感知,并将这种感知提炼为对景物的半抽象表达,这为他接下来的「中国画现代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滇池人家.云水居》(Lot 153)创作于1986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家走遍名山大川观察与写生,进入到创作的又一变革。
历经多年对水墨的探索,《滇池人家.云水居》集中体现了吴冠中这一时期对风景描绘的特点—即注重描绘对象的形象特征并将其带入到特定环境的意境当中。画面以远焦构图,结构上非常饱满,他并不拘泥于突出某一主体,而是描绘一方景色与其散发出的意境。依山傍水的民居已然与天地美景融为一体,本是一处寂静所在,却在吴冠中的笔下焕发出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感。他的空间观念是抽象而超现实的,画面使用墨点墨线、色点色线的自由交织,将具象的风景提炼为抽象的点、线、面。艺术家操控墨色浓淡来描绘群山与大面积的湖水,以此为底,创造出山色空蒙、湖水烟波浩渺的画面整体基调。湖蓝色与绿色的块面描绘出滇池在光线下的斑斓色彩,蜿蜒的线条富有律动感,与墨点的结合运用重点体现池水的动感与波光粼粼。艺术家对真实风景加以升华和演绎,超越了现实却又使人似曾相识,他保留了自然风景中的神韵,但却在真实的生活中难以寻觅,「写生主要画错觉」,是剎那间的错觉使得艺术家超越了理性的桎梏,通过捕捉电光火石间迸发出的灵感,才使得笔下景物如此灵动且不拘一格。画面当中的民居偏安一隅,吴冠中利用黑白块面与线条对其使用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将具象的房屋融入到抽象的山水意境当中,营造出《滇池人家.云水居》的优美与宁静之感。他将点、线、面抽象元素运用到了极致,且极大发挥了水墨媒介的独特韵味,以富有现代感的创作语汇与传统书画的写意相结合,以此超越了传统,也领先了时代。
禅宗有诗云:「雪中立鹭,愚人观鹭,智人观雪,圣人观白」,这与吴冠中的创作脉络也相吻合,从早期的写实框架走向了讲求形式之美的半抽象艺术,直至利用至简的绘画要素高度提炼真实情境,他于现实与绘画语言之间自由游走,无拘无束,自由洒脱,色彩愈加瑰丽,画面也愈加鲜活,呈现出东方绘画的灵动与神韵。《滇池人家.云水居》揭示了艺术家在水墨领域的轨迹与突破,他曾说「笔墨属技巧,技巧乃思想感情之仆奴,被奴役之技有时却成为创新之旗」,技法有限但思维与感受却是无限的,「技法」与「感受」的矛盾与冲突无形之中形成了一把钥匙,正是它开启了吴冠中破除技法障碍、寻求自由创作的那扇门,《滇池人家.云水居》因而承载着他饱满个人感受的画面,也走向了「无法之法」的超然境界。
拍品分类:西画雕塑>油画
拍卖会: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2019年10月3日-6日 上午10:00-下午8:00
预展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