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珍收藏
收藏鉴定有唐珍

1998年作 大家庭16号(血缘系列) 油画画布 拍卖记录_拍卖价格

拍品编号:1124

估价:HKD20,000,000—30,000,000

成交价:32,575,000

拍卖时间:2019-10-06 下午6:30

拍卖地点:香港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

1998年作 大家庭16号(血缘系列) 油画画布

作者:张晓刚

简介:来源
巴黎,法兰西画廊
卢森堡,私人收藏
纽约,佳士得,2006年11月15日,拍品编号81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展览
巴黎,法兰西画廊,「张晓刚:同志」,1999年11月至12月,页9,载彩图
布鲁塞尔,穆塔德希藏馆,「吉利翁・库维收藏」,2007至2019年
相关资料
《大家庭16号》尺幅巨大,在张晓刚《血缘》系列里属罕有的出色之作,画中有五人,同系列仅有三幅出现类似构图。在另外两幅作品里,其中一幅创作于较早的1997年,尺寸也较小;还有一幅作于2008年,画中五人呈一字排开,现藏于路易威登艺术基金会。本作于1998年完成,当时《血缘》系列已经诞生五年,视觉语汇早臻成熟。作品采用传统的对称构图,画中是一对面目刻板的年轻夫妇和三名小孩,衣着各有特色——父亲作毛泽东时代的装束,母亲身穿一件中性衬衫和毛衣,男孩一身革命戎装,头戴帽子,女孩则穿着一条西式校裙。画面正中有一个坐在高櫈里的婴儿,裸着下身,露出小小的阴茎,皮肤是生动的红色,在视觉上尤其突出。五人姿势生硬,神情疏离,冷如躯壳;虽然如此,他们依然被一条标志性的血缘红线联系起来。九十年代初期,张晓刚透过《血缘》系列,反映出一整代人的精神状态,令该系列在国际上声名鹊起;本作是九十年代期间的两幅五人肖像之一,堪称艺术家事业生涯的伟大成就。

《血缘》系列的独特美学灵感源自家庭老照片,各大艺术风潮和张晓刚在先前二十多年社会文化骤变中的个人经历,也对其创作影响良多。张晓刚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1968年,他的父母分别被安排到农村和成都接受「再教育」。1982年,他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除了社会现实主义,其艺术风格启蒙还包括米勒和梵谷。求学期间,他很快就掌握了西方不同流派的油画技法,为了完成毕业作品,他远赴西藏,以实验性的表现主义笔触,感情充沛地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作画。毕业后,张晓刚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作品带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错视画和不少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在「85新潮」美术运动里,他是「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的领军人物,有别于在王广义带领下「北方艺术群体」所主张的理性和理想主义,「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着重的是西方现代主义和个人表达。

在「85新潮」和1993年《血缘》系列面世之间,发生了两件里程碑式的大事。首先是1989年的政治运动,令张晓刚的心态从着重个人内省,过渡到探讨艺术和现实、自身和历史的关联。正是1989至1992年间,《血缘》系列里常见的光斑首次出现在张晓刚的作品里。光线总是来自画面右方,落在人物脸上,象征现实世界的存在,「反映自然现实,同时保留了强烈的主观情感」(Jonathan Fineberg及徐钢合编,《Zhang Xiaogang: Disquieting Memories》,伦敦,2015年,页66)。主观自我和外界现实的联系构成了张晓刚在艺术和哲学探求上的重要部分,对他而言,艺术的「暧昧性」和「居间性」令他「更加接近现实」(同上)。他开始发展出「[向自己内心] 投下阴影」的「心理现实主义」(同上)。人物脸上的光斑逐渐变得抽象和富表现主义色彩,最终被《血缘》系列里不自然的斑点取代。这些光斑彷如老胶片上的痕迹或胎记,为这个灰蒙蒙的系列带来点点异色,代表了在国家集体主义下残留的个人意志。

第二件里程碑式的大事是张晓刚在1992年旅居德国四个月。尽管停留时间短暂,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雷内・马格利特依然对他影响深远。里希特有如摄影般真实的绘画,使他开始留意照片背后包含的个人和集体记忆;马格利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则使他慢慢褪下令人痛苦的悲怅和煎熬,转向更加冷静自持、不动声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张晓刚曾经写道:「冷静而又非理性;充满幻想而又保持住应有的节制;真实恐怖却又令人感到陌生;利用可见的物体,使人的思维跨入不可见的隐秘隧道,呈现出某种神秘的哲理[…]马格利特的这种魅力使我长久的着迷,同时也成为我长期以来对自己艺术的某种价值判断和境界追求。正是通过他们[马格利特和德・基里科],使我学会了如何『有距离地』去体验我们的深重的历史,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多变的现实。」(张晓刚,〈我的知己——马格利特〉,《艺术世界》,第5期,2001年)。

张晓刚返回中国后不久就开始创作《血缘》系列,作品的氛围神秘怪诞却引人入胜,结合了老照片饱含的伤痛——遗失在时间裂缝里的岁月——和令人不安的超现实风格。他颠覆了摄影绘画的客观性,重访一段尘封的历史,并藉由绘画的暧昧性重新加以诠释。画中人的目光冷若冰霜,木无表情,难以捉摸,丝毫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反馈和叙事想象;相反,他们幽魂般的灰调身影彷如家族遗物,早已失去价值,变得一文不值,却还在发出无声的召唤。张晓刚笔下的人物通过统一的五官、姿态、制服和标志性的血缘红线彼此相连,但他们之间依旧关系疏离,观众也无法看透他们的面具,令人不禁想起马奈的名画《阳台》里同样神情冷淡的三人。张晓刚透过这种手法,为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写下任人解读的救赎;那是一个受激进意识形态主宰的年代,虽已远去,创伤却已留下,回想往事总会勾起心中的惶惑。艺术家透过面部呆滞、彼此疏离的家庭成员,回溯历史洪流,他抹走家庭照片的客观性,在复杂的现代中国身份建构下,对主观、自我、他者等概念提出质疑。

《血缘》系列拥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美学意涵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立竿见影且历久不衰的影响,并成为全球文化对话里为人深入探讨的一支。即使身处世界艺术潮流,张晓刚依然保持自我,虽然他的作品有时会被误作为「玩世现实主义」,但是根据安涅・格林舍的观察,「张晓刚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玩世」,反而充满创造个人愿景的抱负。同一道理,虽然《血缘》系列常被指是张晓刚从「表现主义艺术家」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圆满过渡,甚至连他本人也有同感,但是这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术语,未必能够反映实情。「压抑」也许是比较恰当的形容词;之所谓超现实主义不在表达,而在隐藏和抗拒,才能引起关注。张晓刚画下一张又一张公式化的美丽面庞,再用脆弱的血红细线将它们一一连起来,这些精彩画作记录了他的个人家族记忆、社会的集体心理状态、梦想和疏离世代梦想的破灭,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全球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拍品分类:西画雕塑>油画

拍卖会:2019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无涯:吉利翁·库维中国当代艺术珍藏

预展时间:2019年10月3日 上午10:00-下午5:30
2019年10月4日-5日 上午10:00-下午8:00
2019年10月6日 上午10:00-下午1:00

预展地点:香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唐珍收藏 » 1998年作 大家庭16号(血缘系列) 油画画布 拍卖记录_拍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