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1025
估价:RMB2,200,000—3,200,000
成交价:4,140,000
拍卖时间:2019-12-28 下午13:30
拍卖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B厅
拍卖公司:华艺国际
简介:西藏
合金黄铜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传佛教造像》,香港,2008年,12世纪金刚萨埵;
2.乌尔里希·冯·施罗德,2001年。《西藏佛教雕塑》卷1:印度与尼泊尔,页248,图77A,P523,图170C;P86,图86A&C。
雪国梵韵
—12世纪 藏帕风格释迦牟尼像赏析
十至十二世纪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在大开放的唐代之后,佛教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佛教由于唐代发达的国际交往和官方扶持,在前期极其繁荣,但在唐末到五代时期,中原由于三武一宗数次灭佛运动,进入了衰落和变革期。而远在边陲的西藏地区,也经历了郎达玛灭佛,曾经有过长达百年的“黑暗时期”,但在古印度僧人阿底峡入藏以后,又重新迎来了佛教重兴的新时代,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此件作品无疑是西藏后弘期造像最早的艺术杰作之一。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类作品的风格样式称之为“帕藏”风格,这一风格是由佛教艺术专家黄春和老师首先提出的,是指东印度帕拉王朝造像风格与西藏本土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如此像所示的背光样式即为此风格的特征之一,这种背光样式在东北印度帕拉风格的造像中最为常见,而且在黑水城发现的西夏唐卡上也可以见到,反映出12世纪的印藏佛教艺术的基本特点,现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尊12世纪金刚萨埵和本像之背光样式如出一辙,均为西藏本土吸收帕拉王朝艺术之杰作,可资比较。
佛陀的故乡在古印度,而古代印度涵括了现今南亚次大陆大大小小的多个国家。古印度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曾诞生过一个横跨现代印度东中部、尼泊尔、孟加拉、巴基斯坦东部等地的强大王朝。它是诸侯纷争的乱世终结者,是密教的最后守护者,也是最精美的宗教艺术品的出产地;它不仅将其势力扩展到附近的缅甸、斯里兰卡和爪哇等地,还深深的影响了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西藏雪域高原——在历史著作里,它的名字通常被译作“波罗”,而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它更响亮的名字是“帕拉王朝”。公元11—12世纪时,印度因不断面临着伊斯兰民族的侵略,大批印度高僧及匠人为避难而纷纷逃往西藏,而当时的西藏正值佛教复兴时期,故大批的西藏僧人又纷纷远赴印度求法,这种朝圣习俗的存在,使得印度本土已经毁弃的精美造像反而在西藏被精心的保留了下来。被携带回西藏的帕拉金铜佛像,在供奉时经常依照西藏的方式在发髻涂青,以及在面部泥金。帕藏风格的形成就是这—历史和佛教交流的产物。由于地缘关系,藏西地区尤为深受帕拉风格影响,同时在西藏其他地区也存有帕拉遗风,如后藏的夏鲁寺和山南地区的扎塘寺,现仍有帕拉风格作品的遗存。如此件释迦牟尼佛坐像就是深受帕拉风格影响的藏西地区造像,是12-13世纪的代表作品。
释迦牟尼螺发扁平,排列细密,面部与常见的帕拉作品相仿,形如鹅蛋,双眉高挑,眼神深邃。身着贴身袈裟,光素无纹,仅在衣领、袖口等处做刻出一些衣纹,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造像的肌肉感,是笈多风格的完美延续。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全跏趺坐于高莲台之上。整像以合金黄铜铸造,铜色润泽,历久弥新,是西藏地区的审美情趣和帕拉王朝古典雅致的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
此件释迦牟尼佛坐像整体风格上与帕拉本土造像非常相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材质上以含金量大的合金铜铸造,颜色偏黄,铜质莹润;其次从做工上,帕拉王朝受到了同时期经济发达的南印度铸造工艺的影响,工艺精细,造型繁复,背光与主体为分体铸,于佛像身后以粗柄铆接而成,莲座与主尊为一体而铸,比例考究,做工牢固,此一模铸工艺与一尊11/12世纪铜释迦牟尼极为相类,体型修长,身姿挺拔;最后是脸部泥金及螺发上施青料作为装饰,是对帕拉风格造像的继承,反映了当时西藏地区的主流造像艺术风格。
综上,此尊后弘期藏帕风格的释迦造像在吸收帕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还融合了西藏本土佛教艺术的美学风范,富有浓郁的异域风采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的见证佳作之一,体现了当时顶级工匠的审美水平之高,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十分巨大。近千年风霜,此像仍能如此完美,更为难得,甚值珍藏!
拍品分类:佛教文物>佛教文物其它
拍卖会:2019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静观——历代造像·吉金
预展时间:2019年12月26日-27日
预展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